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承德鹰手营子:破制约打造宜居城(5)

时间:2014-08-14 11:1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相关:

5000多户居民告别“临时房”

2014年年初,郭义告别了居住50多年的“临时房”,住进了楼房。

郭义是承德市原市属企业涝洼滩煤矿的矿工,1961年到矿上工作时住进“临时房”。他说:“我父亲当时是矿长,住的也是‘临时房’。”

郭义口中的“临时房”,在鹰手营子矿区建区初期开始出现,那时,兴隆矿务局以及多家地方煤矿开建,数以万计的工人响应国家号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投身矿区建设。为了使他们有一个栖身之所,各矿纷纷就近搭建了一些应急式的临时住宅。

如今,走在营子区的城乡,成片的“临时房”仍然不时可见。“住在棚户区里有‘三怕三怪’”,说起棚户区,很多老矿工都是一肚子辛酸。“三怕”是怕刮大风,怕下大雨,怕出大太阳。刮风房顶就掉砖落瓦,下雨屋里就积水成河,阳光足屋子就成“蒸笼”。“三怪”是老年人多,留守儿童多,姑娘嫁进来的少。

营子区的统计显示,全区共有各类棚户区14112户,棚户区及城中村居民4万余人,总面积约70.48万平方米。“临时房”集中的棚户区,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民生问题。2008年以来,营子区采取“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上级争取与居民自筹相结合、土地置换资金和企业筹集资金相结合”等有效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先后启动了18个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老矿工宋广玉所居住的西台子片区也在其中。而今,原来居住三四百户的棚户区已经拆迁改造,原有居民搬进了位于汪庄镇西部的新小区内。

拆迁的时候,宋广玉还专程回去看了看——1958年开始当矿工的他,对“临时房”很有感情。他曾经和爱人一直两地分居,直到1992年从别人手中花费3000元购进了一套33平方米的“临时房”,一家人才得以团圆。2003年煤矿破产后,他又补交了2000多元,终于使那套房子到了自己名下。

2013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宋广玉又一次搬家,新房子面积达到了75平方米,他只补交了4.5万元。他高兴地把自己的根雕作品摆满客厅。

告别了“临时房”,也告别了那里很多不堪的生活。营子区住建局住房保障中心主任石丽红介绍,2008年至2013年底,全区已实施棚户区改造7282户,目前已经入住5170户,正在实施改造的涉及2112户。随着这项工作的进展,还会有更多的人告别“临时房”,搬进新居。(河北日报、河北新闻记者董立龙)

相关新闻:

河北美术学院曲阳石雕创作实践启动仪式开幕

共享单车现身美国华盛顿 骑行费用为半小时1美元

传授直播技巧 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引争论

武汉一大货车同一地点加塞66次 扣分达180分

陕西千阳县师生上学途中被野蜂蜇伤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