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鹰手营子:破制约打造宜居城(4)
工矿旅游填空白,矿区升级宜居城
8月的承德,正值旅游旺季,景区、饭店、宾馆……几乎所有的旅游接待设施,都在经受游客激增的考验。主动融入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大局,在营子区,一项工矿文化旅游园区的规划也正在等待当地人大的批准。
营子区文广新局副局长代明浩介绍,这个名为“一五”记忆城的项目,将以原寿王坟铜矿矿区、地下防核防化战备工程等资源为主,打造一个特色文化旅游园区,填补承德工矿旅游的空白。
“项目规划投资8亿元,目前已有4家投资商表达了投资意向。”代明浩所在的部门,最近新加挂了旅游局的牌子。他认为,这样的项目符合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规划,也能让营子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到新位置,而该区与周边多个大中城市100公里左右的距离,可以保证这里的客源市场。
而在李伟看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于营子区还有让一座城市活起来的深远意义。
“由于资源枯竭,营子区的人口在逐年减少。”李伟注意到,资源枯竭对一座城市带来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营子区区委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区户籍人口2008年为67000多人,2013年为65000多人,6年间减少2000余人。
没有人气怎么谈发展,李伟认为,营子区的转型,需要做好“人”的文章,除了要着力把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还需要调整城市定位,打造一座适宜人居的城市,而不应该再是一个为矿业服务的矿区。
让城市宜居起来,营子区从完善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起步,加大了对教育、卫生、公共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相继新建了滨河路小学、金扇子小学、第六医院综合住院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借助中央财政的扶持,营子区在社会保障方面也迈出一大步:城市人口中有8000人、农村居民中有3000人被列入低保。
杨丽锟,原营子区交通局职工,在她眼中,营子区的变化天翻地覆,作为“矿区”的标志越来越少,而作为城市,这座小城让人感觉越来越温馨。
8月7日晚,漫步营子区街头,该区今年第八场“彩色周末”正在上演,演出的公园内人头攒动。而在不远的铁北路上,“珠宝、玉石展销会”的摊位前,市民络绎不绝……(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董立龙 郭峰 通讯员丛文)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