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廊坊 正文

廊坊市安次区:“非遗风筝”放飞新希望

时间:2022-10-30 11:18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安次区第什里村发展风筝加工制作产业

“非遗风筝”放飞新希望

高峰时期,风筝加工户3000余户,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产风筝100万只,年产值逾3000万元

赵艳强在网上传授传统风筝制作技艺。河北日报记者孟宪峰摄

串式风筝、桶式风筝……近日,走进廊坊市安次区第什里村的赵艳强风筝制作工作室,这里各式各样的风筝令人眼界大开。

第什里风筝起源于明代永乐年间。2009年,第什里风筝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80年代,第什里风筝进入快速发展期,家庭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峰时期,第什里风筝的制作普及到了安次、永清两区县的4个乡镇,有风筝加工户3000余户,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产风筝100万只,年产值逾3000万元,呈现出集体富、百姓足、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那时候风筝制作以传统技艺为主,讲究“四艺”,即扎、糊、绘、放。“拿扎骨架来说,每两根对称部位的竹条,均由一根竹条均等劈成,这样能保证形状、重量的严格对称,风筝才能飞得好、飞得稳。”赵艳强说。

赵艳强12岁学习风筝制作技艺,逐渐形成了造型逼真、色彩明快、飞行平稳的风筝制作风格。2015年,赵艳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风筝制作进入机器时代。新材料逐渐替代了竹制骨架,新工艺也取代了手工画图。相比传统工艺的费时费力,现代工艺的高效率非常明显。

传统风筝日渐式微,对此,第什里的风筝艺人们开始积极探索,逐渐向教学培训、网络销售等新业态新模式转型,让这一传统手工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

“逆风放能产生托举力,风筝才能飞起来。”采访当天,恰逢一群小学生赶来体验风筝制作,赵艳强为他们讲解了风筝的相关知识。

把风筝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党委、政府也在努力。当前,第什里村正依托风筝特色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该村建设的风筝文化技艺培训室及风筝博物馆即将开门迎客,多家“前店后厂”式风筝加工厂也可供游客参观、体验、制作。

在这个瓜果飘香、粮食归仓的丰收季节,第什里的“老”风筝正在放飞新希望。(河北日报记者孟宪峰)

相关新闻:

廊坊:“一盔一带”守护群众平安出行

廊坊: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廊坊:秋风起 落叶急 环卫工人清理忙

厂通路(大厂至通州区段)桥梁引道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固安相子”进社区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19001943号-5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