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邯郸 正文

魏县创建“扶贫微工厂”精准扶贫

时间:2017-09-12 11:1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建好“微工厂”用好“半劳力”

编者按:产业脱贫如何做到全覆盖、无遗漏,让贫困户既作为脱贫对象,又作为脱贫的参与者,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来,是各地都在关注的问题。魏县通过建设“扶贫微工厂”,既充分利用好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农村留守妇女等闲散“半劳力”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让他们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实现脱贫致富,取得良好成效。市委书记高宏志为此作出批示:“很好,可在全市推广借鉴。”

本报今日推出这篇通讯,期望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魏县产业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做法,创新思维,激发活力,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再提速。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魏县,在脱贫攻坚中,致力于实现“产业全覆盖、就业全保障”目标,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等“半劳力”增收难题,以创建“扶贫微工厂”为载体,成功走出一条企业增效、集体创收、群众脱贫、产业发展“一举四得”的产业化扶贫路子。目前,全县发展“扶贫微工厂”170余家,带动就业14000人,其中贫困人口6000余人,实现增收8000余万元。

产业脱贫思维下的思路创新

魏县是国家劳务输出示范县和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县,全县总人口105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30万。2016年,全县有贫困重点村143个,贫困人口8.65万人,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结合实际情况,魏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课题和主攻方向,实施了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内容的六大扶贫工程,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到2016年底,贫困人口减少5.78万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随着劳务大军外出,农村留守妇女等“半劳力”群体逐步形成,他们除了做家务和照看农田,尽管有大量时间精力和强烈就业愿望,但由于缺技能、缺信息、缺载体,只能经常忙碌于打麻将、串闲门、唠闲嗑上,邻里、婆媳、妯娌之间经常产生纠纷和摩擦,引发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如何充分发挥这部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这些“半劳力”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最终实现自身的脱贫致富,成为魏县县委、县政府考虑的重点。

该县通过调研了解到,部分返乡人员利用原先在外创业建立的人脉关系和资源,在家中从事箱包、服装、毛绒玩具等来料代加工家庭作坊式生产,按订单加工,赚取加工费,每人每天可挣几十元加工费,规模大小不等,遍布十几个村,尤以沙口集乡居多。经过充分论证分析,该县认为这种“家庭作坊”式的来料代加工业是利用好“半劳力”资源的好办法,应该因势利导,创建更多为城市大企业订单加工的扶贫“微工厂”,吸引众多贫困“半劳力”就业脱贫。

“三导”促“微工厂”快速发展

本着“就业门槛低、妇女易上手”原则,由政府牵线搭桥,让城市企业和贫困村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在贫困村建立“生产车间”或“分工厂”,即“扶贫微工厂”,带动农村“半劳力”在家门口就业。

政府主导、试点先行——“村企联姻”趟出可行路径。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魏县组建县级家庭手工业协会,为有意创建“扶贫微工厂”人士提供市场信息、项目推荐、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方面帮助和服务。采取“先试点、后推开”路径,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沙口集乡先行先试,推动乡、村党员干部走出去、引进来,利用招商引资信息库,与魏县籍在外从事箱包、服装等加工企业成功人士积极联系,争取他们在有条件的村设立“扶贫微工厂”。同时,对“扶贫微工厂”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补贴。由于既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又符合农村“半劳力”实际,还能满足企业助力“脱贫攻坚”这一社会公益事业的愿望,不到半年时间,先后有箱包、灯饰、服装、毛绒玩具、电子元件等31个“扶贫微工厂”项目落户,新建、改建“扶贫微工厂”4000余平方米,打造家庭手工业专业村7个,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20人,人均年收入1.8万元。

政策引导、激发活力——“双补贴”调动创办积极性。有了一定成功经验后,该县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魏县“扶贫微工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创办程序、建设模式等内容,规定入驻“扶贫微工厂”的企业,用工优先安排贫困对象,原则上贫困人数不得少于10人,并占总用工人数的30%以上;为激发各村建厂积极性,规定“扶贫微工厂”建设采取“村建、企用、乡管、县补”模式,实行村、企“双补贴”:村集体创建“扶贫微工厂”,实行全额补贴,建成验收后一次性补贴80%,其余20%分两年补贴到位,所形成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可向外租用,建“厂”不仅不用村里掏一分钱,每年还坐享不低于10000元的租金收益;“扶贫微工厂”每吸纳一个贫困工人,且连续用工一年以上,每年补贴500元,连补三年,按照贫困用工不低于10人的规定,加工企业一年至少可以拿到5000元的补贴。此外,如果贫困工人自带缝纫机等加工设备到“厂”工作,还可享受到设备购买价最多100%补贴。优惠政策一推出,各乡镇迅速掀起建设“扶贫微工厂”的高潮。

因势利导、灵活推进——“建、改、租”三种模式实现“扶贫微工厂”遍地开花结果。“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租则租”,这一建设原则照顾到原有家庭手工作坊发展的基础,也兼顾了优惠政策下更多建设“扶贫微工厂”的创业人士。“新建”,先建后补。针对没有集体资产、无条件为加工企业提供生产厂房的村,经村申报、乡审核、县审批同意后,可在村集体土地上新建“扶贫微工厂”,统一制作并悬挂“扶贫微工厂”图标,实行“村建、企用、乡管、县补”,享受“先建后补”政策扶持。“改建”,变废为宝。鼓励乡镇或村集体利用闲置校舍、厂房等集体资产、资源,按需求进行改(扩)建,盘活资产,并统一悬挂“扶贫微工厂”标识,同样实行“村建、企用、乡管、县补”,享受“先建后补”政策扶持。“租用”,挂牌转化。对租用民房或其他厂地的加工点,凡是带动贫困家庭就业10人以上的,经验收达标后接受统一管理,就地挂牌转化为“扶贫微工厂”。

“三零”效应实现互惠共享

在不拘一格的建设模式推动下,全县新建“扶贫微工厂”66家,改建39家,租用65家,逐渐形成“大企业+微工厂+村委会+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各方良性互动、利益共享。

贫困户实现“零距离”就业、多形式增收。“扶贫微工厂”把城市大企业加工车间“搬”到村里,为“半劳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创造机会和门路,这部分人除了平时下田干活、进厂打工外,可借助扶贫资金、加工设备等入股,享受“股份合作”扶贫政策,每人每年可获得500元分红收益,实现“下田种地收地金、进厂打工挣薪金、带资入股得股金”的“三金”增收。

微工厂实现“零风险”生产、多渠道增效。“扶贫微工厂”多为在外创业务工人员回村开办,多是订单式生产,其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及产后销售等环节几乎由提供来料大企业承担,加上他们大多积累了一定企业经验,所以生产管理方面几乎“零风险”,加之用工购机享有补贴和农村富余廉价劳动力,使“扶贫微工厂”发展成本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村集体实现“零投资”发展、多方面增益。尽管“扶贫微工厂”由村集体负责,但建成后由县扶贫资金全额补贴,建成后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向外租赁可收取租金,让部分集体经济“空壳村”有了集体收入。按最低建设面积400平方米的标准,村集体建成一处“扶贫微工厂”租给加工企业,每年可获益万元以上。村集体有了钱,村干部挺直了腰杆不说,更重要的是有了为群众搞服务、促增收、帮脱贫的资本,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随之大幅增强。

“扶贫微工厂”启示录

从魏县创建“扶贫微工厂”的实践和效果来看,其在产业脱贫攻坚上的精准用力、精准施策值得学习借鉴,也给我们带来有益启示。

启示一:产业脱贫要“量体裁衣”,根据脱贫主体打造脱贫载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产业扶贫更需要根据扶贫对象实际,量身定制脱贫对象能够干、愿意干、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魏县的“扶贫微工厂”就是抓住农村妇女、老人等“半劳力”人数众多、时间充足、出不得远门、干不了重活等特点,因势利导引上适合其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手工业项目,让“半劳力”们足不出村即能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可谓抓到了点子上、捏到了穴位处。实践效果也证明,只要善于量体裁衣,根据脱贫主体打造脱贫载体,产业脱贫工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示二:产业脱贫要“同频共振”,通过政府主导争取各方主动。产业脱贫涉及政府、企业、村、贫困户等方面,只有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拧,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做到稳起步、快推进、见实效。在“扶贫微工厂”建设上,魏县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招商引资让加工企业把“车间”搬到农村,通过双补贴调动村级和微工厂积极性,通过《办法》规定让更多贫困“半劳力”就业,形成建设“扶贫微工厂”的最大“同心圆”。可以这么说,在产业扶贫上,只有政府主导,才能赢得各方主动,形成同频共振的脱贫合力。

启示三:产业脱贫要“稳扎稳打”,先行迈开步子,而后趟出路子。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扶贫微工厂”也不例外。魏县在推进中不搞“一刀切”和全面铺开,而是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先行成立行业协会,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搞试点,在取得一定经验后,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在各方面都具备条件时,再有序推开,避免了一哄而起、盲目发展,保证了“扶贫微工厂”上一个成一个,见到效益,发挥作用。先迈探索的步子,再趟普推的路子,不失为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张振国 张旭 李彦锋)

相关新闻:

邯郸:“微爱接力”关爱农村留守娃(组图)

磁县全面完成45项灾后重建项目

环保税明年开征 邯郸市执行三档税额标准

邯郸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省委讲师团在邯郸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