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打造“四地一中心”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体化,我们争做桥头堡
编者按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全面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思想,发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三地共同迎来协同发展的春天。
三年来,邯郸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深化京津冀对接合作,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即日起,本报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线行”系列报道,记录我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做法、成效,报道协同发展中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是我市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邯郸的定位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邯郸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打造京津冀南部门户和省际合作交流桥头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我市如何发展?采访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实际,明确了‘四地一中心’的协同发展战略定位,即京津先进制造业转移承接地、京津食品工业扩能首选地、京津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合作优选地、京津旅游目的地、京津冀和中原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三年来,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深化京津对接合作,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谋定思路,引领指导协同发展
有目标才能有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市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深入分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了《邯郸市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四地一中心”的发展思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
——京津先进制造业转移承接地。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京津食品工业扩能首选地。依托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着力引进一批京津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努力建设区域有影响力的食品加工基地。
——京津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合作优选地。借助京津人才、资源、资金优势,创新联动协作、共建共享等机制,逐步提高与京津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共建水平,打造区域医疗、教育产业高地。
——京津旅游目的地。依托我市太行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红色文化、太极文化和禅宗文化,重点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和太极禅修旅游,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加大在京津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京津及周边旅客来邯旅游。
——京津冀和中原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机遇,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南部门户和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域合作交流的北部门户,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争取到今年底,我市将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和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我市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取得重大突破,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我市将与京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城市规模、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区域领先水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