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委书记何志刚:把百姓幸福植根心间(3)
去年以来,按照群众所需,该县实施了74项普惠性便民措施,建乡村便民市场、建标准化校园、开设“惠民病房”……桩桩件件暖人心,群众满意度98.7%。
农村改厕普受欢迎,但入户走访时何志刚了解到,由于农村水压低,改厕后需要备桶冲厕。他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决定在原来每户改厕补助1000元的基础上,再补100元,加装压力冲水装置。群众高兴地说:“政府真是把钱花在我们心坎上了!”
“我当支书这么多年,何书记是第一个到俺村、到村民灶台边来走访的县委书记。”四留固村支书杜寿金提起何志刚感激不尽,“何书记指导俺村全村用上了天然气,看得远,看得准,工作有魄力。”如今,四留固村成为邯郸市首批“天然气村”,示范带动全县129个村7.8万余农户实施“煤改天然气”,成为全市样板。
“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建设美丽乡村就应整县推进、普惠群众。”今年,邯郸县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作出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除45个省级重点村外,其他村庄全部按照市级美丽乡村标准打造。
“只要对群众有利,勒紧腰带也要干。今年一定要把所有村庄建成现代版新农村,让全县群众在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的美丽乡村中共享发展成果。”在全县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会上,何志刚语气坚定。
上任定家规,机关住半年
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一身正气,忠肝赤胆,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
到邯郸县上任不久,有人向何志刚反映,有一个人自称是他的同学,在一些场合向别人炫耀说:“邯郸县书记是我同学,谁有事想办只要来找我,我都能帮他办成。”他听说后,当即找到那个曾经的同学,严厉告诫他绝不能打着自己的旗号招摇撞骗,否则就要追究法律责任,自此他与那个同学再不来往。
他不止一次在全县大会上说:“凡是有人打着我亲友的名义找你们办事,不但不能给予特殊关照,更要严格按规定来办。”
何志刚出生在邯郸,有很多亲戚朋友,有人想通过他“走后门”、办私事。可他一上任他就给亲属们约法三章:即不得以他的名义谋取私利;不得接受任何人送的钱物;不得在邯郸县揽工程、办企业。
何志刚的表叔王鑫杰12年前下岗,如今经营一家门窗厂,本想到园区经营,没想到何志刚一口回绝了他:“工业园区的门槛较高,你这个厂子规模还达不到要求,不能因为我在这当书记,就破坏入园规矩,影响全县发展大计。”
80岁的老父亲给了这个“人民公仆”最坚强的后盾。父亲对亲戚们说:“如果谁日子不好过了,我和志刚都会全力接济。但谁想要用他手中职权谋私利,那他做不到。”这些年来,亲戚们对何志刚的“铮铮铁骨”已然理解和佩服。
到邯郸县后,何志刚给自己定了“三交三不交”原则。三交:即广交农民朋友,广交基层干部,广交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能人志士;三不交:即目的不纯、套近乎搞感情投资的人不交,素质低下、社会交往混杂的人不交,品行不端、爱占便宜的人不交。
他是这样高标准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工作,却唯独自己吃饭、回家的时间从未准时过。任职近两年,他几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时间太不够用了”是何志刚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的家距单位仅仅两公里,却吃住在单位180多天。他说:“我觉得在单位更踏实,有事可以随时找到我”。
何志刚最“亲密”的物件有“三大宝”:一套坐椅靠背、一副护腰钢板、一盒止痛膏药。这是他缓解腰痛的全副“装备”。日复一日超负荷的工作,让他已治愈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有时疼得直不起来腰来,他就拿钢板固定。这几年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贴着膏药。一次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他腰疾发作,市委主要领导几次劝他下车去医院,他都说“没事,顶得住”,最后硬是被领导“撵”下了车。机关干部心疼地说:“何书记为了工作真是不要命了啊!”
每次外出对接项目,能当天赶回的,不管多晚他也要赶到机关,即使住宿也是在车站旁边的快捷酒店,2分钟进站,一桶方便面、一袋榨菜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一件“老头衫”,他穿了足足有7、8年。他进村入企、帮企解难,但从来不在乡镇、企业用餐,不给企业、百姓找麻烦。有时企业感激他的帮扶,想留他吃顿饭,他总说:“请我吃饭就算了,把省下的钱用于企业发展,多为老百姓干点事。”
两年来,何志刚把全部精力奉献在为民服务中,将如火的赤诚刻进骨子里,将百姓幸福植根心间。“心系发展,为民服务”,正是何志刚平凡而崇高的精神追求。信念、担当、忠诚,构成了一位基层县委书记身上的“闪光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前一页 [1] [2] [3]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