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邯郸 正文

邯郸县实施“三四三”工作法改造提升农村面貌

时间:2015-06-01 23:51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风情小镇”“佛光禅院”……今年以来,邯郸县着眼田园风情,实施特色村镇提升工程,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梯次推进、整体提升”思路,实施“三四三”工作法,整体改造提升全县农村面貌,着力打造幸福邯郸县“第一名片”。

“三类规划”引领布局

邯郸县牢固树立规划引领的理念,推出“三类规划”引领。该县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提出了“一点带动、十村示范、六区打造、百村整治”的总体规划思路。“一点带动”即以建设城郊精品休闲观光区为主攻点,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十村示范”即优选“村情基础好、资源禀赋优、文化底蕴厚”的10个村作为精品村示范带动;“六区打造”即按照“成片连线、组团提升”思路,将全县划分六个示范片区分类打造;“百村整治”即主城区外的115个村因村制宜,按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环境面貌提升。二是片区规划突出产业支撑。邯郸县对每个片区规划了符合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文化古迹示范区依托南吕固乡历史古迹优势,重点发展“四园、五村、十六景”文化古迹游。科教服务示范区依托尚壁镇建设全市教育园区的机遇,重点发展三产服务业。休闲农业示范区则依托姚寨乡和农业加工园区资源优势,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带。

“四大工程”助力提升

今年以来,邯郸县牢固树立抓改造提升就是促发展、惠民生的理念,大力实施“四大工程”,促进各项实施项目全面落地。

首先,该县实施环境卫生提升工程,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目前,近郊已有41个村实现生活垃圾中转外运至市垃圾填埋场处理;对于远郊村庄,推行公司化运行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市场化竞争,形成了村级保洁长效机制。

其次,着眼城市品位,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统筹布局,预留绿化空间,建设排水边沟、污水管网等设施。目前,12条连村道路已完成规划设计,22个村完成硬化,73村正在施工。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全县已有129个村75598户申请煤改气,张李庄村已完成入户安装,东召里等32个村正在铺设管道或管网设计。同时完成改厕6000余座,7月底前全部完成。改建、新建集中供水站5处,新打饮水井10眼,铺设管道12万米,解决了25个村5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供应全覆盖。

三是实施着眼田园风情,实施特色村镇提升工程。邯郸县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绿化面积2万亩、植树220万株,新建绿色廊道景观带6条、“小第八模式”示范村4个、环村林带25处120余公里。该县还实施了着眼乡风文明,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中,该县注重村庄美与人文美相结合,充分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乡村文化符号,让良好的民俗民风促进文明新风尚的树立。

“三项机制”形成合力

“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关键靠干部,主体是群众”。为充分激发全县干部群众主观能动性,邯郸县建立完善了三项保障机制,确保了全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整县推进工作快速展开、扎实推进。

该县建立“县-部门-乡镇-村”四级联动、四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全县116个改造提升村全部派驻了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积极为帮扶村争资金、跑项目,解民难、促提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金筹集机制。该县在2015年专项列支1.5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用于整体推进,争取饮水安全、规划设计、厕所改造等各类上级支持资金5690万元,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撬动各类社会资金3600万元。该县还建立了“督导有序、奖罚分明”的督导考评机制。实行“每日一巡查、每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拉练”制度,搭建了“美丽邯郸县”“邯郸县提升办”“驻村工作组”三个微信平台,实施全天候、网格化、无盲区督导,做到了问题马上“晒”,整改及时“回”,有力地推进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深入开展。

相关新闻:

邯郸:“微爱接力”关爱农村留守娃(组图)

磁县全面完成45项灾后重建项目

环保税明年开征 邯郸市执行三档税额标准

邯郸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省委讲师团在邯郸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