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永年县李红国致富后回报乡亲
为摆脱贫困致力大棚种植,成为全乡第一个种植蘑菇的菜农;为拓展眼界他远走山东济南,拓展标准件市场;致富不忘带动父老乡亲,他带领全乡200多人在外致富,成立山东德鲁西贝尔管业有限公司,成为当地龙头室内管业企业。事业逐步成功,他不忘自己心中最初的理想:“我只是想做点事,想让更多的人富起来,我没多大理想,就想着大家都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家人,不说能成多大才,起码不给国家添负担”——他就是邯郸永年县刘汉乡刘固三分村李红国。
李红国,50岁,中等身材,神采奕奕,身上充满着释放不完的能量,过年回家,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着急走亲访友,而是首先找到村支部书记卢聚山,问问这一年来家乡的变化,有没有需要他帮助带出去致富的年轻人,还有多少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年前给贫困户送去的慰问品是否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015年春节前夕腊月二十,他惦记着贫困户能否过好年,就在当日下午驱车3个多小时到家,晚上找乡、村干部敲定贫困户名单、购置慰问品,第二天白天亲自带着米、油等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晚上驱车回去,因为马上年底他在山东的公司还有很多账务要处理。
“红国呀,你又来了,真是感谢你呀,这几年你不断的给送米面油时不时的给点钱,要不我这家里可没法儿过呀……”说话的是永年县刘汉乡刘固四分村的卢同军老人,老人今年60岁,老伴儿去世,女儿出嫁,家里还有个需要照顾的儿子,家中可谓是家徒四壁,院子里是破破烂烂。看过卢同军老人,他又匆匆忙忙的赶到患有佝偻病的47岁卢庆校家中,跟他聊聊近况……笔者一路上跟着他稳健略显匆匆的步伐,他说:“前几天送去了慰问品,这后天就过年了,再去走走看看,看看这些老乡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我还能为他们干点啥……”一句朴实的话语,包涵了他太多对乡亲的挂记,也透漏出他的慈善之心。
李红国自小家庭贫困,也许正是家庭的原因,激发了他创业、创新的潜力,他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行业,也跑过很多地方。经历的越多,他越笃定一件事,那就是“吃亏是福,人这一生必须做点善事,回报社会,你再能挣钱自己又能花多少,还不如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他把自己的公司交到职业经理人手中,把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投到慈善公益事业中。他资助山东滨州20万元建设残疾人儿童学校,给这些脑瘫孩子恢复的希望;他每月都参加2、3次济南齐河县“手拉手”活动,给他们送去文具,与小朋友手拉手共度欢乐时光;他资助平阳、沂蒙、淄博等地的12个贫困优秀儿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他连续三年用近4万元给家乡父老乡亲在节日期间送去米面油、资助贫困家庭渡过难关;他带领家乡近200多人在外创业致富,用他的话说:“既然跟了我,我就不能亏待大家,而且大家也不能永远给我打工,我要传授他们致富的能力,给他们搭建过好日子的平台”。他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凡是跟他出去闯荡的父老乡亲,两年以后他都给大家一个创业平台,让他们自己当老板。
也许是在外闯荡的太久,也许是思乡情绪在作怪,谈起最近的打算,他说道:“明年我打算回家投资建设一个花园式、绿色环保型公司,更好的服务家乡建设,带动家乡人致富,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毕竟众人抱团力量大。”(赵明)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