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九旬老人苦心搜集“百年村史”
匡文栋老人收藏的燕赵都市报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文/图
东光县南霞口镇北霞口村的九旬老人匡文栋用多年时间,苦心搜集整理村庄历史,他想着要给自己的村子留下一本“百年记录”。
要留一部“百年村史”
匡文栋老人一直有读书、看报的习惯。2000年之前,人们都在议论着“世纪之交”。这给了匡文栋老人以启发:时光流逝,好多东西说没就没了,就拿自己的村子来说,到底有多少人了解村庄的历史呢?虽然看上去一个村庄很“小”,但每个村庄也都有记录的价值啊!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匡文栋一个人行动起来了:他决定要为自己的村子写一部“百年村史”,记录下一百年来村庄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跟这个村子有关的其他内容,让后来的人们,也能通过这部“村史”了解自己村庄的历史。
于是,匡文栋开始着手搜集资料,他一方面通过报纸搜集与村庄发展相应的国际、国内重大历史事件,一方面开始在村上寻访上了岁数的人。同样是老人的他作为记录者去倾听、记录,这位乡村老人仿佛成为了进行田野调查的学者,将一位位乡村老人的回忆“抢救性”记录下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老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完了初稿。这部“村史”从北霞口村村名的由来作为开篇,然后分别介绍了百年来村上各姓的繁衍情况、村庄物产、乡情习惯、文化教育、历史文物、早年契约等,又以不同的历史时代为划分标准介绍了村庄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村史”里,还包括了对村子附近“唐代将军墓”的详细介绍,对“李神仙坟”和“秃尾巴老李”的乡间传说……
“人这一辈子不能白来白走”!
虽然不是专业学者的著作,但老人的“村史”仍旧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有着独特的价值。正如老人在“前言”中所说,北霞口村多少年来“哺育着我们的祖先”“有必要记录下百年来村庄的风风雨雨和人情村貌”。为此,他寻访了11位老人,搜集了众多资料,才有了这部“村史”。
如今,老人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下来,他仍在不断充实、完善着自己的这部“村史”。他说,村上许多人都特别感兴趣,都抢着跟他要复印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我就是想让村上的人们记住村情,记住历史”。老人不仅写“村史”,而且还自己花钱买了木制小拉车、织布机、纺车等“老物件”,同样为的是让后来的人们,别忘了自己的“根”。
而匡文栋也在这样的付出中收获了属于他自己的快乐。他说:“人这一辈子不能白来白走!”,说这话时,老人眼睛一亮,哪像是90多岁的人哪!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