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保定 正文

梦回狼牙山

时间:2017-12-19 09:2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梦回狼牙山

——河北梆子《狼牙山五壮士》重返舞台的故事

□通讯员 冯英华 王鑫

阔别舞台20载,易县54名“老戏骨”因为同一个梦想,又重新聚在一起、干在一处;没有资金、没有排练场、没有服装、没有道具,就凭着深厚功底和一腔热情,用7个月时间,克服各种困难,让河北梆子《狼牙山五壮士》重返舞台。12月8日,河北梆子《狼牙山五壮士》首场公演在易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各界好评如潮。

从1957年成立到1997年改制,易县河北梆子剧团曾3次排演河北梆子现代戏《狼牙山五壮士》。据在此次排演中担任总导演的王桐江回忆,在1961年“八一”建军节,《狼牙山五壮士》曾专赴北京市朝阳门外群众剧场为杨成武进行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杨成武接见演职人员时曾动情地说:“对易县我有很深的感情,可以说,我就是半个易县人。”1978年11月,王桐江受命对《狼牙山五壮士》剧本重新进行解构,后来参加了保定地区现代戏汇演,一举获得“剧本创作奖”“导演奖”“音乐唱腔设计奖”等7项大奖,在全省引起了轰动。1987年《狼牙山五壮士》又进行了第三次创作排演。剧团改制后,大家各奔东西,许多老演员再没登上过演戏的舞台。

今年52岁的董文起曾在易县河北梆子剧团担任鼓师,剧团改制后,他自己组建了“燕国文艺演出队”。他曾多次梦回剧团,重拍《狼牙山五壮士》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今年5月,他开始筹划重新排演《狼牙山五壮士》。很快,原易县河北梆子剧团的54名“老戏骨”就聚在了一处。

从40多岁到70多岁,能再唱梆子戏,再演一次《狼牙山五壮士》,大家无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从保定市戏剧研究室退休多年的王桐江回到了易县;长期在涿州生活的贾福军回到了易县;在北京一公司里已经做到副总的成花恒回到了易县;在保定经商的吴永回到了易县……就这样,这个专业的“草台班子”算是组建起来了。“我们从剧团走出的人,都有戏瘾,一说要重排《狼牙山五壮士》,大伙儿都乐意。”担任舞台监督的刘曼夫感慨地说。

没有启动资金,董文起不仅把自己5万元的积蓄一股脑儿地拿了出来,还筹借了4万元;剧团的王永强、崔军建也各出资1万元;易县的河北梆子爱好者王金星得知消息后也拿出了1万元。剧组在易县城郊租了一处简陋的库房,硬邦邦的水泥地铺上薄薄的地毯就是舞台,中午聚在库房外露天儿吃饭,伙食大多是包子和小米粥,吃腻了改善一顿就是炖大锅菜……即使条件艰苦,大家却乐在其中。“感觉我们每个人都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个个激情满满。”刘曼夫说。

在《狼牙山五壮士》排演之初,易县文体办主任张东江曾特意与剧组的主要人员见面,鼓励他们克服困难,重塑经典,并且在财政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协调出3万元经费给予支持。张东江介绍,这些“老戏骨”们虽然离开了戏剧舞台,但技艺还在,热情还在。如何让他们依靠自身特长,让更多的干部群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受到教育与启迪也是重新排演这部《狼牙山五壮士》的意义所在。

12月8日,易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演播大厅座无虚席。该县副县级以上干部,县直、乡镇负责同志以及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部分工商企业代表及社会文艺团体代表500余人观看了演出,精彩的演出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纷纷表示,看这样的戏,会再次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艺术信仰的力量和不忘初心的力量。

相关新闻:

出口额5亿美元!白沟箱包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效显著

保定“家警校”义务护学队成立(图)

保定市委召开十一届三十八次常委会扩大会议

保定市徐水区十九大精神培训将实现农村支书全覆盖

保定白沟:智能仓储提升企业竞争力(图)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