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严监管”步入常态化
随着银监会、保监会的合并,我国的金融监管将由“机构监管”转变为“市场监管”,以顺应混业经营、综合经营的趋势。专家普遍认为,作为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之后的又一重大监管框架调整举措,组建银保监会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强化综合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从整体看,金融业“严监管”正逐步常态化。
中国保监会成立于1998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于2003年。至此,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延续多年的“一行三会”结构,正式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金融稳定框架下的“一行两会”结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机构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既有以银行、保险、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体搭建的金融集团,也有产业资本打造的金融控股公司,更有互联网企业成为混业经营的新兴势力。另一方面,“大资管”行业跨界竞合的态势基本形成,2012年以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政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打破了资产管理业务分业割据的局面,业务之间的壁垒逐步被淡化。
随着融合多种金融功能的创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的传染性逐步暴露,分业监管已难适应金融发展: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监管缺乏穿透性,“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对用债务资金作股权投资等高风险行为难以抑制;一些金融业态处于监管盲区,没有人管,出了事才被迫补救;监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使重要决策缺乏依据;部分监管职能重叠,导致冲突、扯皮和政策信号不一。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表现出良好的韧性,未发生系统性风险。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部分风险在发展中得到化解;另一方面,刚性兑付、政府“信用背书”乃至“兜底”,在防止风险蔓延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随着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刚性兑付逐步被打破,上述“安全垫”和“稳定器”的作用持续弱化,维护金融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无疑,持续了20年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是综合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既不留真空地带,也不存在重复地带。“我国大型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银行和保险领域,且银行已经成为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标的,在制定相关机构的监管标准时,由统一的监管部门加以推进,可以将风险控制要求更好地协调统一起来,这对加强骨干金融机构管理,进而对保证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保险的业务功能相对单一,风险管理方法和要求与银行有一定相似之处,长期以来,保险业务与银行业务合作密切,在监管合作上也有较好基础。
而从监管体制改革角度,随着银保监会的组建,我国金融监管也将由“机构监管”转变为“市场监管”,以打破行业分割管理的局面,解决金融子行业间存在的监管漏洞。
连平认为,此前,按照行业机构监管的方式,对于业务监管却存在模糊地带。与此同时,大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主要集中于银行和保险领域,将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有助于加强这方面管理,未来在制定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风控标准时,就可以更好地协调统一起来,这有助于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说,两个监管部门的合并和功能调整,顺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监管趋势和我国金融发展具体形势的演变,提升了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对完善国家治理机制和能力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可以部分解决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导致的缺乏协同、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更大程度上治理中国金融业的乱象丛生,消除监管盲点,防止监管套利,避免风险的交叉感染,有效降低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水平。
(本网综合)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鹿泉区送农业技术下乡
- 2栾城区400万元重奖经济发展功臣
- 3新华区开通企业注册网上直通系统
- 4真丰富!7大品类28个中外演出剧目将亮相石家庄
- 5一个APP即可畅停全城 石家庄停车难题有望解决
- 6石家庄中山路提升改造二期工程21日开工 如何通
- 7巨鹿:提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组图)
- 8邢台城管集中清理城市“牛皮癣”(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