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深泽县崔彦生:坚守国家非遗深泽坠子戏四十载

时间:2016-09-20 18:5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深泽县崔彦生:坚守国家非遗深泽坠子戏四十载

崔彦生下乡演出时正在化妆

深泽县崔彦生:坚守国家非遗深泽坠子戏四十载

《白罗衫》剧照

深泽县崔彦生:坚守国家非遗深泽坠子戏四十载

《跑驴》剧照

燕赵都市报记者任利 通讯员郭亚利 文/图

崔彦生,深泽县北中山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泽坠子戏传承人,主攻小生、老生行当,代表剧目有《王莽赶刘秀》、《白罗衫》、《回龙传》等。

他献身深泽坠子戏事业迄今已四十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燕赵群星奖、首届燕赵文化之星、第三届中国戏剧奖(河北省)选拔赛表演一等奖等诸多荣誉集于一身,其不渝的坠子情怀、不懈的艺术追求、不朽的艺术成就,让他始终傲立于深泽坠子戏浓墨重彩的缤纷世界里。

1、足履实地 梦想终成真

崔彦生196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族历代没有从事演艺行业的人,但他却从小对戏曲着迷。读小学时,正是样板戏流行的时候,他喜欢听,喜欢看,喜欢跟着唱,许多经典唱段,听上一两遍,便可以唱得有腔有调,模仿动作、体态、神情等也颇有几分模样。读初中时,他气质佳、嗓子亮、身段好,是学校文艺队小有名气的文艺骨干。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6年,深泽县成立专家评审团队,在全县范围内巡游搜求文艺苗子,几百人进入考察范围。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考试,60名人才被选入深泽县“五七大学”文艺班,崔彦生名列前茅。

文艺班分为音乐班、舞蹈班、戏剧班,崔彦生进入戏剧班学习戏剧专业。由于他刻苦努力,好学上进,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因此,无论是排演文艺节目抑或折子戏,他都担当主角,尖子生的美誉当之无愧。

1977年8月3日,是崔彦生永远忘不掉的日子。戏剧班中包括崔彦生在内的6名同学接到通知:8月4日到县剧团上班。他十分兴奋,因为多年来的愿望将成为现实。

2、勤学苦练 小苗成台柱

进入剧团后,正值老戏开放排演之际,崔彦生排的第一个戏是《十五贯》。戏份虽然只是扮演一个“门子”的小角色,他也全身心投入,演出反响很好,老演员和老乡们对他的演出表现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1979年秋,在时任团长冯大恒建议下,剧团台柱子之一的杨焕青收崔彦生为徒。杨焕青在深泽县周边县市是数一数二的名演员,他愉快收了崔彦生,并赐艺名“纪彬”。

拜师后,崔彦生即使是不吃不喝,也要练功,他的身影不是在台上,就是在台后。穿什么练什么,戴什么练什么:戴乌纱练耍展,戴髯口练憋相,穿道袍练水袖,穿蟒袍练台步。他经常把自己的被子铺开当台毯,练吊猫,摔跄背,竟把被子练了好几个窟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摸爬滚打,他的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得到了剧团认可和观众好评。

崔彦生可以饰演小生、老生、白脸等行当,很快在剧团担任了主角。他在《回龙传》中扮演寇准、宋王,在《王莽赶刘秀》中扮演汉平帝,在《秦香莲》中扮演陈世美等等,每个角色都被他饰演到形神兼具,受到观众的热捧。杨焕青感到欣慰和骄傲,小苗子终于长大成材,做了台柱子。

3、进入低潮 坚守扛大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现代媒体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平易亲和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对需要实地舞台演出的传统戏曲而言,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深泽坠子戏步过繁华进入低迷期。

在周边县市剧团纷纷解体的大环境下,深泽剧团的人有的下海了,有的另谋生计了……崔彦生为了剧团的生存,他咬紧牙关,带领留在剧团的不到20个演职人员,除了寥寥无几的外出演出订单外,他们开始接演乡村红白喜事的演出。

1992年,深泽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县文工团”,并配备两辆汽车及音响灯光等演出设备,对坠子剧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政策:原班人员,身兼深泽县坠子剧团和深泽县文工团两个团体性质的工作,演员必须一专多能,能歌善戏,既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深泽坠子戏,又要保证剧团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

崔彦生时任业务副团长,为了选聘演技优秀的演员,使文工团早日建成,他下河南,走山东,奔山西,一个多月的奔波,演员选到了,文工团建成了,节目排好了,演出成功了,他家里的承包地却撂了荒。

1994年,崔彦生担任团长,他和全体演职人员一起,搞创作,排新戏,抓演出,创收入,招学员。1994年到1997年,每年的演出场次都在300场以上,当年“卖了被子看坠子”的繁荣情景再次出现。如今,该剧团每年都深入城乡演出200多场次。

4、屡获荣誉 甘愿付一生

记者从深泽县了解到,这些年深泽坠子剧团屡获大奖,在1997年剧团排练新戏《船过鬼愁潭》,荣获石家庄市第二届戏剧节二等奖,崔彦生获表演一等奖。2004年改编坠子戏《任长霞》荣获石家庄市“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排演的坠子说唱《拉选票》在央视七套录制播放。2011年,深泽坠子戏戏曲专著《深泽坠子戏》出版发行,为深泽坠子戏留下史料性文本。2013年,戏剧小品《讨薪》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近几年,为了保留《白罗衫》、《包公出世》等经典剧目,剧团每年都在排演并录制影像资料。尤其是2006、2007、2008连续三年,深泽坠子戏先后被确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崔彦生被批准为该非遗项目传承人。

8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崔彦生称,他这一生已经交给了深泽坠子事业,振兴深泽坠子戏任重而道远,他会为深泽坠子戏的发展继续努力。

深泽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坠子戏能走到现在,得益于该县崔彦生等一批老艺人的坚持和付出。近几年来该县不断加大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及传承力度,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坠子戏的传承和发展,先后建起了坠子戏大戏台、文体广场等,并购置了大批演出器材、设备,实施“坠子戏进课堂”工程,积极培育戏曲新秀。该县每年定期举办农民艺术节、迎春戏曲晚会、正月十二花会进城等活动,推动了坠子戏的繁荣和发展。坠子戏已成为深泽响亮的文化品牌。

小链接

深泽坠子戏是我国稀有地方剧种之一,流传于我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深泽县是深泽坠子戏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2008年,深泽坠子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