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剃头刀”理发55载 正定诚信老人粉丝多

时间:2016-09-09 15:3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曹师傅给顾客理发,孙子在一旁当学徒。

曹师傅正在用理发剃刀在刀布上摩擦。

一些理发工具。

出镜人物

古城正定“利民理发馆”的曹锡 老人

采访动机

79岁的曹锡老人,从事理发55年。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剃头刀”,是他最擅长的工具。如今,19岁的孙子随他学艺,要传承这项技艺。

□文/记者 史赞赞 图/首席记者 李青

在古城正定西城门附近,有个不起眼的理发店,是老手艺人曹锡的“利民理发馆”。

曹老先生个头不高,精神矍铄。他穿的白大褂一下将时间拉回到几十年前。“光这种白大褂就穿坏了五六件。穿上这个,才像干活的样子。”“利民理发馆”里陈设很有历史感,斑驳的理发椅是曹老先生当年出徒的时候专门请木匠做的,至今已有几十年。西墙镜子前的条几上,放着剃头刀、电推子、剪刀。

老先生说,从学徒到现在已从事理发55年之久,其刀法熟练、基本功扎实、宝刀不老,至今还经营着“利民理发馆”。曹老先生的顾客,清一色全是男的。理发店提供理平头、分头、背头、光头、刮脸的服务。一般理发店不接的活儿,正是他擅长的。但没有烫发、染发业务。理发店准备了吹风机,平时也基本不用。曾经有女顾客上门,都被曹老先生劝走了。对此,老先生给出了解释,一个人忙不过来,剃光头、刮脸又不是每个理发店都能做的。

早晨5点起床,6点到天宁苑广场写毛笔字,7点在街上摊点吃早餐,8点理发馆开门营业。曹老先生的生活自在而有序。现在,正定城里很多人都知晓曹老先生的理发店,有的人家祖孙四代都是他的顾客。还有人专门从义堂赶来找老先生剃头。

“学习理发,首先要练拉腕子(练习手腕的劲儿)。基本功几种刀法都要熟练掌握,同时要学磨刀子、剪子等这些下功夫才能有扎实功底的活计,时间长,报酬少。因此,年轻人急功近利不愿下功夫学这门手艺。”老人有些感慨。老主顾对曹老先生却有深深的眷恋,“我有时候出门旅游几天,回来大家追着问我干吗去了。”

值得欣慰的是,老先生的孙子,现年19岁的曹煜翔,最近主动跟爷爷学手艺。曹煜翔坦言,和爷爷学手艺,是他和父母共同做出的决定,他并不排斥到这个看起来年代感很强的小屋里学理发,所谓“艺多不压身”。跟爷爷学完手艺后,曹煜翔还准备到美发学校学习,以后,不会拘泥于剪发、剃头,会开展美发的多样化。

对曹老先生而言,相比理发,书法是更长时间的挚爱,写毛笔字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算起来有70余年的历史。曹老先生用近10年的时光,利用业余时间,以书法形式写出了《真定府古城拾遗》一书。

曹老先生的挚友史树臣在《真定府 古城拾遗》一书的《序》中说,“书名《真定府古城拾遗》,顾名思义,作者意在补正史、方志之缺失遗漏,从而引领人们从深邃之处了解古城的丰赡和妍丽,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是将有关正定的传说、典故、野闻、逸趣著述成文字,而是以书法集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在了解正定古文化的同时也欣赏了书法艺术!”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