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邯郸警方侦破“8·13”系列电信诈骗案

时间:2016-09-02 21:3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冒牌慈善组织借病人家属名义骗捐

电信诈骗连日来成为舆论热点,而最近某大学老师被骗走一千多万元的消息,无疑又刺激起公众的敏感神经。近日,邯郸市公安局披露,他们刚侦破了一个系列电信诈骗案,嫌疑人假冒“中华慈善总会”的名义,利用全国各地一些经济困难又患病在身,急需他人援助的病人信息,在微信上大量发布求助信息,将募得的善款据为己有,借此骗取他人钱财。

燕赵都市报驻邯郸记者邢云 陈正 通讯员李树生

案情 贫困村民为救病儿误入骗局

邯郸警方通报,8月13日11时,邯郸县公安局接涉县西达镇张华(化名)报警称,8月7日,张华刚出生的儿子因患病在邯郸市某医院新生儿科治疗,因病情较重需要一笔不小的治疗费,张华就用手机微信求助。

之后,张华联系上了一名微信名为“中华慈善总会”的网友,该人让张华将孩子的病例、诊断书、照片以及张华身份证拍照发过去。

随后,该人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根据张华叙述的情况,在微信上大量转发了募集善款的内容。

而张华向“中华慈善总会”提出将筹集的善款先转给其一部分时,“中华慈善总会”再三推脱。当张华意识到被骗,提出停止捐款时,假“中华慈善总会”随即切断了与张华之间的一切联系,募集的善款也去向不明。

警方查实后告诉他,这个所谓的“中华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是假冒的。

“好心人给我捐的钱都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张华欲哭无泪。

侦破 涉案2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诈骗多人

据了解,该案发生后,邯郸县公安局迅速抽调精干民警组成专案组,立即展开案件侦破工作。专案民警通过大量侦查工作,很快发现嫌疑人可能在湖南省岳阳市一带活动。获此信息后,民警立即前往查找嫌疑人踪迹。民警在岳阳市通过连续十多天的昼夜排查,发现湖南省华容县的蒋某(男,24岁)有重大作案嫌疑,于是立即对其展开缉捕工作。

民警经在蒋某原籍地查找,发现蒋某长期不在原籍居住。追捕民警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发现蒋某经常在长沙市一带活动,便迅速赶赴长沙市追捕蒋某。民警到长沙市后,通过多方工作,确定了蒋某在湖南省望城县一带活动的信息,于是,民警又连夜赶往。

在望城县警方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在该县进行拉网式查找,8月28日13时许,追捕民警在望城县将犯罪嫌疑人蒋某抓获。经审讯,蒋某对8月7日假冒“中华慈善总会”的名义,以为张华儿子看病募集善款的名义,诈骗他人钱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邯郸警方称,同时,民警在对蒋某诈骗案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蒋某还涉嫌多起利用相同手法,在广东等地诈骗他人钱财的犯罪事实,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至此,经过15天的连续作战和缜密侦查,“8·13”系列电信诈骗案件得以侦破。目前,犯罪嫌疑人蒋某已被刑事拘留,其所涉嫌的犯罪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提醒 千万擦亮眼睛 勿泄露个人信息

据介绍,骗取张华救儿善款的假冒“中华慈善总会”微信号是“liuyan198512”,真正的“中华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是“zhonghuacishan”,且注明有客服电话等。

记者整理发现,冒充“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的骗捐事件并非个案,这种非法行为不仅对中华慈善总会等机构的名誉权造成严重侵害,更欺骗了很多心怀善念的人。

不可否认,网络诈骗如今已经成为全民公敌。公安机关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具体防骗措施,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人们主动进行防御,防患于未然。在PC端,要防范系统漏洞、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窃取个人信息;在手机端要防范欺诈短信和电话,注意移动支付安全。

而具体本案而言,邯郸警方提醒,这是典型的通过假冒公益慈善等机构名义,利用网友爱心骗捐,因此,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别,切记要从权威媒体或机构获取准确的捐助信息,对微博、微信等非官方渠道的“求助”,务必再三确认,以免被骗。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