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沧州黄骅接地气的“老杨调解室”普法宣教在路上

时间:2016-08-23 16:27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

河北日报通讯员 刘 杰

在黄骅市黄骅镇东孙村,有个“老杨调解室”。调解室由村党支部书记杨金槐与群众代表张宝春、李月玲、王玉华、杨松春、杨宝刚、孟凡生、唐云利8人组成,他们都是村里的矛盾纠纷调解员。“老杨调解室”按照居住位置和家族隶属关系,将8名调解员分区划片、责任到人。

调解员由有威望的村民担任

“有纠纷找调解员,化去干戈为玉帛;冤家宜解不宜结,能够容人是美德。”走进东孙村,墙上有多幅这样的标语。

“村民间的纠纷,其实最初也不是很大的事儿,只是双方言语不和而激化出来的矛盾。”杨金槐说,村民在闲暇聊天时,可能言语上一时冲突就会吵起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及时化解,很有可能会酿成大祸。”杨金槐说,村里以前就有村民因为争夺田间地角发生群殴造成重伤的事。

2013年,在黄骅市司法局的帮助下,东孙村成立了“老杨调解室”,由杨金槐任调解室主任,又挑选了7名在村中有较高威信、热心公益、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村民代表作为调解员。调解室按照调解工作的要求,实行排查制度,发现矛盾纠纷迅速组织调解。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调解更接地气

“老杨调解室”的调解员们在面对纠纷时,将人情与事理相融,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调解更接地气。

村民薛某(化名)的母亲今年80多岁了,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有一天,老太太却拿着一个空面袋来到调解室,向杨金槐和王玉华诉苦。原来老太太的儿子薛某平时对母亲不怎么关心,口粮每次也只给一袋面。老人吃完后,必须拿着空袋子才能跟儿子要面粉。回想起养育儿子的不易,再看如今孩子的表现,老太太伤心不已。

想到薛某是个好面子的人,杨金槐与王玉华并没有将其叫到调解室,而是入户劝说。他们耐心劝解,动之以情,使薛某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违孝道,当即表示以后好好孝敬老人。

杨金槐说,“老百姓大都通情达理,解决矛盾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讲清道理。”

以法正人,普法宣教在路上

村民李某在一园林公司打工,去年11月,李某在一次施工中不幸身亡。李某的妻子是聋哑人,儿女还都年幼,很多村民一时冲动想去园林公司帮李某讨个说法。调解员张宝春劝说大家别冲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同时主动帮忙取证。通过张宝春的调解,最终园林公司给出了合理赔偿,也在情理上给死者家属以安慰。

在调解矛盾纠纷中,杨金槐意识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是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和调解室的其他成员下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主动联系黄骅市司法局建立了普法宣教“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普法活动。

杨金槐说,调解室成立以来,村民树立了“有矛盾就找调解室,有纠纷就找调解员”的意识,使很多矛盾得以就近化解、快速化解。2013年以来,村里仅记录入档、成功结案的典型纠纷就有49起,化解的小矛盾小纠纷更是数不清。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