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衡水滨湖新区侯店村:沧桑“侯笔”写今朝

时间:2016-08-12 17:3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马路)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文化墙、路洁径幽的村庄环境、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日前,记者来到衡水滨湖新区彭杜乡侯店村,见村口立一巨石,上书“侯店”二字,水墨气息的片石正好契合着村庄“笔乡”的气质。

侯店村现有农户558户,其中有420户从事制笔及相关产业,民间制笔巧匠比比皆是。由于该村民间制笔历史悠久,工艺代代相传,造就了侯店村浓厚独特的书画文化的传统底蕴,素有“毛笔圣地”“北国笔乡”的美誉。

“过去,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是靠做毛笔为生,1952年村里成立了侯店毛笔厂,告别了家庭作坊式生产,走上了工业化之路。”1963年进厂的该村张冀富老人告诉记者,1972至1996年间,侯店毛笔厂的毛笔品种发展到了174种,最红火的时候,侯店毛笔每年出口300万支左右,约占全国毛笔年出口量的15%。

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毛笔不再作为书写和工作的必要工具,只是受到书画家和书法爱好者的青睐以及被一部分人当作馈赠的礼品,毛笔业陷入了低谷,村里的年轻人相继外出打工,整户外迁的情况越来越多。“毛笔厂一度只剩下几位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人在勉强支撑,面临人走艺走、后继乏人的危险。”张冀富说。

侯店毛笔如何峰回路转?侯店人的回答是“创新才能发展,才能传承!”他们在原来“锋长杆精、刚柔相济,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笔畅而不滞”的传统风格基础上,又配以角、骨、红木、景泰蓝等多种材料精雕细刻,笔杆镶嵌龙凤、花草、山水等图案,丰富了毛笔的文化内涵,使毛笔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收藏价值。他们还将衡水内画艺术融入毛笔制作工艺中,开发出了收藏价值很高的内画毛笔。这些颇具特色的产品,逐步打开了国内外高端市场。

为保护“南羊北狼”毛笔历史文化,振兴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侯店毛笔产业,滨湖新区在旅游码头上建起了侯店毛笔展馆,侯店村也被列入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侯店村正好在衡水湖旅游景区内,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去打造,不但能把制笔这个产业传承下去,也可以让从业者得到更多实惠。”滨湖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帮助村里开展了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村民中心建设、环境美化等工程。并编制了村庄改造提升规划,坚持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对每条街道、每栋建筑、每个角落都进行精细化设计。同时,深入挖掘村庄特色,科学确定规划理念和建设风格,将文化元素、文化韵味、文化氛围融入到方方面面,确保规划既能契合侯店村“笔乡”的气质,又能凸显衡水湖的特色。

现在的侯店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墙面、屋顶得到了升级改造,焕然一新,而且空中凌乱电线织就的“蜘蛛网”也不见了踪影,家家户户将旱厕改造成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并建设了污水处理厂。村里还集中购买了垃圾车、垃圾桶,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清运、集中处理。此外,滨湖新区投资80万元,新建了400平方米的门店,用于侯店毛笔产品展销、网上销售、业务洽谈等。门店外是毛笔文化广场,供游客、商家和村民休闲娱乐。

“今年4月,衡水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在这里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对村民服务中心墙面进行整体彩绘,打造了毛笔文化主题墙,为小村增添了艺术气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生介绍,如今的侯店村已经成为村风文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明和谐的特色文化旅游聚集区。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