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的大熊猫”受伤 张家口沈阳联手救助
目前,遗欧看上去精神不错,一顿能吃半盆小鱼。
燕赵都市报驻张家口记者 张岩 通讯员 刘美莹 文/图
连日来,一只珍稀飞鸟——遗欧,引发了张家口和沈阳两座城市之间一场爱心故事:小鸟翅膀折断,康保县菜农拾到后拍照网上求助,沈阳猛禽救助中心获知信息后表示可以帮助接骨,两城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目前,张家口救护站已经为受伤遗欧进行了接骨措施,如果成功,获救遗欧将被放飞蓝天。如果不成功,受伤遗欧将被送往沈阳继续接收救治。
菜农捡到“飞行的大熊猫”
6月12日下午,康保县菜农赵洪波在菜地里捡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该小鸟很少见,看上去非常可爱。怀着一颗怜悯之心,赵洪波将小鸟捡回家喂养。但是,小鸟获救后什么都不吃。赵洪波只好掰着嘴喂它燕麦、牛奶等食物。
这到底是什么鸟,吃什么食物?小鸟翅膀断了,怎么救治?赵洪波给小鸟拍了照片,发到微博上向网友求助,希望帮小鸟早日回归自然。
赵敏慧是张家口护鸟志愿者,6月16日,她接到护鸟总动员微信群云南的志愿者陆建树的电话。陆建树说从网上看到了赵洪波的求助信息,认出受伤小鸟是遗欧,属于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全球目前仅有3000多对,被称为“飞行的大熊猫”,希望张家口的志愿者能前去救助。
赵敏慧说,她旋即和赵洪波取得联系,并于16日当天赶到了康保县。6月17日,她用箱子带着受伤的遗欧赶到张家口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求助。
遗欧牵动张沈两城爱心
张家口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经检查,确认遗欧右翅膀骨折。随后,赵敏慧与工作人员一起将遗欧送到了位于万全区的张家口野生动物救助站。
6月18日,赵敏慧说,救助站工作人员经检查,发现遗欧骨折处骨头太细,直径只有3毫米,并且骨头是空心的,鉴于该站医护力量和设备条件限制,无法为遗欧进行接骨手术,目前只能进行喂养救助,再想办法治疗骨折。
难道这只遗欧永远不能重返蓝天?赵敏慧将此情况发到护鸟总动员志愿者微信群,再次引起全国各地志愿者的关注,大家纷纷献策。
很快,张家口救助受伤遗欧的消息引起沈阳市林业局猛禽救助中心的关注,该救助中心联系了志愿者,表示有救助翅膀骨折遗欧成功的经验,愿意为这只受伤的遗欧提供救助。此事也受到了沈阳晚报和辽沈晚报的关注,两家媒体和本报联系,想通过两地媒体互动救助受伤遗欧。同时,张家口和沈阳两地的护鸟志愿者纷纷关注此事,准备协商铁路部门,通过高铁将遗欧运往沈阳接受救助。
两城将爱心接力进行救助
7月3日,记者在赵敏慧和张家口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张家口野生动物救助站。此时,工作人员正在给遗欧喂食。只见盛有几十条小鱼的水盆刚放进巨大的鸟笼里,遗欧便跑了过去,一口一条,欢快地吃起来。
据救助站负责人李登云介绍,遗欧刚被送来的开始几天,不吃不喝,很怕人,工作人员只好掰着它的嘴喂小鱼。经过十来天的精心喂养,遗欧的精神状态恢复得不错。现在,工作人员每天喂其两次。遗欧也能自己吃鱼了,几乎一顿能吃半盆小鱼。
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这是该站第一次救助如此珍稀的鸟类。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经验,也受限于技术设备,该站在多次咨询过医院外科专家及宠物医院的医生后,对遗欧的受伤翅膀,采取了小木板固定帮助断骨自主生长续接的治疗措施,但结果如何无法预料。如果还不能痊愈,再寻求其他救助办法。
沈阳市林业局猛禽救助中心表示,他们会和爱鸟志愿者及沈阳晚报、辽沈晚报保持密切联系,如果遗欧翅膀在张家口不能痊愈,他们愿意继续进行救治。
相关链接
飞行的大熊猫——遗欧
遗欧是20世纪20年代才被人类认识和发现的鸟类,是人类发现最晚的欧鸟,因为曾经被人类遗忘,所以被称为“遗忘之欧”,简称“遗欧”。1971年,遗欧被确认为独立种,当时种群数量不足一万只,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遗欧繁殖种群便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鸟类学家的重视和关注。遗欧属于我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易危红色名录,与大熊猫一般珍贵,被称为“飞行的大熊猫”,目前全球仅存3000多对。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