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热浪,石家庄臭氧坐上夏季污染物“头把交椅”
燕赵都市报记者李春炜
20日,天气晴好的石家庄,空气质量还不错,分时AQI指数一直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全天的AQI指数却跃升到93。数据升高的原因是当天的首要污染物为“臭氧8小时”,其计算方式有别于颗粒物、一氧化碳等其他污染物。其实,臭氧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成了“常客”,其中,5月份31天中,有15天占据了首要污染物位置,6月已过三分之二,其中有11天中首要污染物是“臭氧8小时”。随着颗粒物浓度的下降和气温的升高,臭氧,已经坐上了省会等北方城市夏季污染物的“头把交椅”。
对此,专家表示,高空的臭氧虽然是防护紫外线的盾牌,但近地的臭氧却是光化学烟雾的一种。随着夏季到来,“臭氧8小时”成为了城市首要污染的几率明显增多。环保部门专家提醒说,高温和强光照的天气条件下,人们最好呆在室内或者做好防晒措施。另外,机动车尾气也是臭氧的来源之一,所以夏天高温时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减少对臭氧污染的贡献。
点击
乘着热浪,臭氧坐上污染物“头把交椅”
20日,蓝天、暖阳依旧来到省会报到,感觉上空气质量还算不错,不过当日的AQI指数达到了93,空气质量虽然达标,却处于接近轻度污染的水平。因为拉低省会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不是颗粒物,而是臭氧。监测显示,当日的首要污染物是“臭氧八小时”。
不光是这一天。昨日,记者查询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也看到,15时,AQI指数为74,首要污染物是“臭氧”,而在市区及周边县市站点中,有近半站点的首要污染物是“臭氧”。
其实,从今年5月份开始,“臭氧8小时”就超越PM10和PM2.5,频繁出现在“首要污染物”中。监测显示,今年5月的31天中,有15天首要污染物为“臭氧8小时”,其次,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天数占8天,而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天数占5天。
而6月份已过三分之二,在这20天中,更有11天中首要污染物是“臭氧8小时”,其中7天在良好水平,4天达到了轻度污染。
“臭氧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叫季节性污染。”对此,环保专家介绍,臭氧污染一般从每年四五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其中6—8月份浓度最高。
释疑
什么是“臭氧8小时”?
“昨天查询空气质量实时数据时,白天多数时段显示主要污染物不是臭氧,但是为啥一天下来,臭氧就排第一了呢?”一直关注空气质量的市民王先生说。
细心的王先生还注意到,有时白天实时的空气质量基本处于良好状态,但第二天再看当日的空气质量却变成了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则是臭氧8小时”王先生不禁疑惑:臭氧8小时是个什么概念?和臭氧又有什么关系?为何实时和全天污染物会有不同?
对此,环保专家解释说,一般评价一种污染物是否超标分为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而评价臭氧这种污染物是否超标,则分为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和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为何这么分?专家表示,由于臭氧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在8小时内就可以呈现,臭氧均值的标准都是以8小时为单位监测的。
而所谓的“臭氧8小时”,就是以一天中最大的“连续8小时臭氧浓度均值”,作为评价这一天臭氧污染水平的指标。“也就是说,每天自早上8点开始出第一个8小时平均值,到24时结束,一天共16个8小时平均值,取最大那个作为当日8小时。”他说,因为“臭氧8小时”并非当下的瞬时数据,也就会出现分时小时均值时臭氧污染物浓度并不超标,但连续8小时臭氧浓度均值就有可能超标了。
分析
夏季午后臭氧最容易增加
环保专家表示,臭氧小时均值一般高峰出现在13-17点之间,而最大的那个“8小时均值”基本都出现在包含着光照强温度高的午后时段的八个小时内。“比如8-15点、9-16点、10-17点、11-18点,12-19点以及13-20点。”他说。
臭氧为何容易在夏季午后“捣乱”呢?对此,环保专家解释说,近地面臭氧的生成与光照、气温等密切相关。“臭氧是光化学反应的产物,而强烈的光照,和夏季的高温天,是光化学污染物合成的有利条件。”专家说,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高温、强光辐射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这个二次污染物。因此,在阳光强烈、气温高的夏季,尤其在午后,易发生臭氧升高现象。
与PM2.5能影响大气能见度不同,臭氧污染发生时天气晴朗,几乎“看不见也闻不到”,市民该如何防范呢?对此,环保专家表示,与PM2.5不同,臭氧不稳定、易分解,减少或避免午后至傍晚时段的出行和户外活动,可有效降低臭氧的健康影响。“臭氧属于有害气体,当臭氧浓度超标时,为了避免臭氧对人体的伤害,市民应避免在温度高、阳光照射强烈的时候出行。”他提醒,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心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避免在臭氧浓度高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
建议
加强对重点行业VOCs排放管控
而监测显示,今年的“臭氧”频刷存在感的时间相比往年还提前了,其中,同比去年,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增加11天。
对此,环保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臭氧成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或者比例的逐步增加,恰恰说明省会的环境空气质量在不断改善。“正因为这几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效果不断显现,颗粒物有效降低,蓝天多了,才凸显出臭氧。”他说。
“接下来,‘臭氧8小时’浓度偏高的频率还会增加。”采访中,环保专家表示,进入夏季以来,省会主要大气污染物从春季的以PM10和PM2.5颗粒物为主,变为细颗粒物和臭氧,复合型污染特征愈发明显。而且,随着盛夏的高温、强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较多,预计省会以“臭氧8小时”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还会不断出现。
对于臭氧这种污染物,该如何做才能防控其污染程度呢?对此,专家建议,要解决臭氧污染问题需要从方方面面采取措施,最重要的是减少臭氧前体物的排放。
有环保专家就指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是臭氧的两大前体物,而这两种污染物大量产生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和石油化工行业等。因此,专家建议,通过提高燃油标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降低工业生产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方式,有利于防治臭氧污染。同时,机动车尾气也是臭氧的来源之一,所以夏天高温时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减少对臭氧污染的贡献。
此外,这位专家认为,虽然臭氧不断成为首要污染物,但是省会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仍要放在颗粒物和硫氮的污染防治上,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实施多污染物协同防治,力争同步降低臭氧污染。
链接
臭氧在高空是“保护伞”,在低空有危害
臭氧通常存在于距离地面30公里左右的高层大气中,在高空中,臭氧可以形成臭氧层,它们吸收掉了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是人类的“保护伞”。
但出现在距地表约2.5千米的大气层中的低空臭氧却是一种污染物,此时臭氧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一种成分,对植被和人类有伤害作用,对气管反应和肺功能产生影响。当臭氧的“日最大8小时均值”超过160微克每立方米、或者“1小时均值”超过200时,为超标。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