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衡水八旬老人情系“千层底”

时间:2016-06-08 16:45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一双双“千层底”唤起大家的儿时记忆。

燕赵都市报驻衡水记者 焦磊 文/图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站得稳哪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您是否还记得这首当年火遍大街小巷的《中国娃》?“妈妈纳的千层底”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让人感慨亲恩难报。现如今,各式各样的鞋子虽然时髦,却难以穿出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情。而在武邑县,八旬老人张桂新仍在家中缝制布鞋,还将花布鞋摆到了网上。一双双花布鞋,精致漂亮,再次勾起人们对“千层底”的记忆。

A巧手老太的布鞋缘

张桂新老人个头不高,身体略微发福,头发有些花白,却耳聪目明,脚步轻盈,不像83岁的人。老人家热情地把记者领进屋,在一处鞋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双双花布鞋,像工艺品,精致漂亮。

张桂新老人说,17岁时她便嫁入了大紫塔乡南石村,虽然不识字,但是自小爱好画画。小时候,经常和表姐一起用糊墙和糊窗户的纸以及碎布,剪成各种花样送给朋友,那心灵手巧在姐妹中是出了名的。

12岁时她跟着母亲学会了做鞋。那时候,一家人的衣服、鞋子全部都是自家手工做的。她有六个小孩,从小孩一出生,鞋子、衣服都是她亲自做。说起那个年代,张桂新老人的话滔滔不绝:农村姑娘都会做布鞋,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送一双亲手缝制的布鞋。那一针一线,就是姑娘对小伙子的爱意。等婚事定下来,姑娘还要给未来的婆婆、公爹以及婆家的兄弟姐妹缝制,体现贤惠和手巧。

如今,虽然自己做鞋穿的越来越少了,可她却闲不住,仍然自己做鞋垫、布鞋,儿子、闺女、孙子、重外孙,她都给做,“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我做的布鞋,每年都会给他们做一双新鞋。”

B做鞋做了一辈子

“千层底”即为千层底布鞋,其制作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每一双布鞋都要手工制作,并不容易,张桂新介绍,做好一双手工布鞋必须经过糊糨子、裁底样、裹底子、纳鞋底、裁鞋帮、滚边口等十几道工序。做鞋讲究慢工出细活,尤其是纳鞋底,全靠一针一线纳出来。

12岁开始学会做布鞋,一直做到现在,张桂新老人已经做了71年。她拿出自己收藏的布和几只纳好的鞋底,只见鞋底平整,针脚绵密,厚实大方。“你看这个鞋底子,一天一个鞋底都做不起来。都是用土方法一针一针纳出来的,一双鞋的工艺主要在这鞋底上。” 张桂新的孙子说,现在他还爱穿奶奶做的布鞋,穿着舒服。不止老人家的儿孙们爱穿,老人家制作的布鞋还被摆到了网上,受到了网友们的追捧。老人家做鞋的热情就更高了。

老人家说,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做鞋。没想到这老布鞋还挺受欢迎,只要还能看得见,还能拿得起针线,她就继续做布鞋。

C开始布鞋“私人订制”

2012年,河南的一名舞蹈演员,需要订做一双成人穿的虎头鞋,去完成她的一次演出,在网上找到了张桂新。按这位舞蹈演员的要求,老人仅用了四天的时间,便赶制出来了。那位演员穿上老人家做的鞋后十分喜欢,不住口地称赞。这也是老人家遇上的第一份“私人订制”。

于是,老人家又认真地研究起布鞋的花样,并将她的手工布鞋分成了荷塘月色、青花瓷、牡丹亭等六大系列,鞋底分为普通千层底和丝瓜络千层底,鞋面分为绸缎、青丝、棉麻等。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张桂新老人“私人订制”。

于是,老人便联络身边的老姐妹们一起帮忙,有的纳鞋底,有的绱鞋……她的儿媳妇和小女儿也加入进来,分别负责剪鞋底和做鞋面……当然每道工序的产品质量还得老人家亲自把关。

说话间,老人家的老姐妹、71岁的赵杏稳来交活儿,“我的手艺就是向她学的,我可是她的徒弟。她一开始对我们要求特别苛刻,稍有些不合适,就让我们重新做……”说着这话,亲密无间的老姐儿俩笑了起来。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