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小伙研制剪面机被称“剪面侠” 民间牛人一箩筐
【核心提示】2014年,任县36岁的普通农民孙现锋带着自己研制的窝窝机走上央视的舞台,如今,经过孙现锋的反复完善,第三代剪面机问世。在与剪面师傅进行比赛后,孙现锋的机器以出面速度快、剪出的面形状一致赢得最终的胜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碰到一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耳朵吹气球、鼻子喝饮料、扑克牌切黄瓜、倒骑自行车、牙咬钢钉……等等,正所谓自古高手在民间,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师傅手上长老茧 激起发明机器的灵感
孙现锋初中就辍学在家,看到父亲整日劳作,坚定了自己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有一回去面馆吃剪刀面,看到剪面师傅手上有很多老茧,每天七八个小时的工作量甚是疲惫。长年累月的工作使他们的脖子和颈椎患上职业病。孙现锋说:“从那时起,我就想发明一台剪刀面机器,让师傅们干活轻松点。”
当孙现锋研发出第一代剪刀面机时很高兴,测试当天还把街坊邻居招呼过来,想和他们见证机器测试成功的一刻。
“大伙儿耐心等等,一会儿一起吃机器做出来的面,看看和手工做的面有啥区别。”孙现锋大声地招呼着。
测试开始,看到面从机器里“噌噌”地往外出,“行啊,现锋,出面挺快的。”“不错,不错,有两把刷子。”听着乡亲们的赞誉,孙现锋脸上笑开了花。
可是时间长了,机器上粘的面越来越多,孙现锋需要不断地清理才能保证机器继续运转,同时,面的形状也不像鱼了,成条状了。见此情景,孙现锋直挠头。
反复研究后,孙现锋重新设计了一台机器。从滚轮工作的机器变为气压工作,而且外形较一代更好看了。
对自己的第二代机器充满信心,孙现锋去和一家面馆的5个剪面师傅进行比赛。
比赛开始后,只见剪面师傅的剪刀“咔嚓”的响,孙现锋的机器也不甘示弱。机器里出来的面速度很快,来不及看形状就飞快地入锅了。一段时间后,剪面师傅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原以为孙现锋肯定赢了,谁知机器的气泵没气了,经过修理,还是机器率先完成了5斤面的工作量。
虽说提前完成了剪面量,但是机器剪出来的面形状不一,甚至粘连。
之后孙现锋经常把自己关在厂房里琢磨,但迟迟找不到解决方案。“那时候做梦都想着改机器。历经半年,孙现锋终于研发出了第三代机器。
再次与剪面师傅比赛时,孙现锋很紧张,赛前反复调试机器。经过半小时的比赛,孙现锋的机器以出面速度快、剪出的面形状一致赢得最终的胜利。
央视《我爱发明》栏目记录了比赛的一幕幕,还把“快刀剪面侠”的称呼送给他。
孙现锋说,“尽管比赛赢得胜利,但是推广这台机器还存在很多问题。”从生产出来到现在,才售出20多台。“好东西总会得到推广的。”孙现锋信心十足。
他说,会继续研究发明各类机器。“希望自己有更好更多的发明。”孙现锋说。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