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滨水公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植草沟渗水塘保存雨雪水
种上草以后,这些浅沟就能吸蓄雨水。本报记者 郄磊 摄
十几米高的土坡上,纵横交错着十多条不太明显的浅沟,从坡顶直到坡脚。有的浅沟上还覆盖了一层黑色的覆植土。“这里建设的是生态植草沟,能汇聚、吸纳雨水、雪水。它是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首次在园林建设中使用。”昨日,在滹沱河滨水生态公园工地,现场负责人指着土坡上的一条条浅沟说。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滹沱河滨水公园新城大桥以西建设现场,这里的土坡上已栽满了各种乔木,在土坡片片树木之间,可以看到一条浅沟从坡顶顺势而下。走近细看,浅沟宽约4米,截面呈凹槽形,沟深约30厘米,沟底部都是松软的土质。
“这是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建设的生态植草沟。”滹沱河生态区管理处副主任马继宁说,滨水公园共建了40多条植草沟,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这也是石市园林建设中首次建设植草沟。”据介绍,生态植草沟又被称为植被浅沟或生物沟,主要用于雨水的前处理,或者雨水的运输,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植草沟本身具有渗透功能,在降雨量较大或高坡绿地渗透饱和时,来不及下渗的雨水会汇入植草沟沿坡体流下。
马继宁告诉记者,目前滨水公园内的40多条植草沟已全部完成建设,正在铺设覆植土,等待气温适宜时进行草种播撒。他说,考虑到植草沟的特点,沟中将主要栽植黑麦,“这种植物的根系发达,且植株较矮,既能防冲刷起到固土作用,又不会对排水造成太大影响。”
如果雨水过大,无法吸收的雨水到哪里去?据介绍,由于滹沱河沿岸几乎都为沙地,所以雨水从坡上排下后,基本都会被坡下大面积的下凹绿地、花海彻底吸收。而如果水量较大,会流到下方的渗水塘内。他们在土坡两侧还各建有一个渗水塘,每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在土坡东侧,有一处下凹地形,就是一个渗水塘,目前已完成植物种子播撒。马继宁说,渗水塘下面主要是沙地,并铺有碎石,其中栽植蒲草、芦苇等多种半水生植物。遇到降雨量较大时,汇聚一定的雨水,可形成小人工湖;平时,可作为下凹式绿地。(记者 冯月静)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