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邯郸武安一摄影师7年骑行下乡拍牌楼

时间:2016-03-23 16:4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孟祥彬拍摄的牌楼。

孟祥彬骑着单车去拍摄乡村牌楼。孟祥彬供图

孟祥彬拍摄的牌楼。

燕赵都市报驻邯郸记者 乔宾娟

拍摄乡村牌楼照片,记录社会世事变迁,自2008年开始,武安的业余摄影师孟祥彬开始拍摄当地乡村牌楼,至今已为210多个村庄牌楼留下了记录。“多少年过去了,这些牌楼有的换了新颜,有的更加破旧,有的已不复存在,但影像中的牌楼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让你注视着它的每一个细节。也许这就是摄影的魅力吧……”3月22日,孟祥彬告诉记者,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为当地所有村庄的牌楼留下记忆。

骑着单车拍摄乡村牌楼

“大家骑行的目的地一般都是风景区,而我却是奔着每个村的牌楼去的,有的地方十分偏僻,自行车都不能好好骑。所以每次去大都是我一个人,在村口拍拍牌楼,了解一下村里的风土人情。有的村子每个村口都有牌楼,我都逐一去拍摄。有的村里有阁楼、戏台、庙宇等古建筑,我也不会放过,”孟祥彬告诉记者,“这些照片虽然没有多少艺术性,也可能感动不了任何人,但在我的眼里,每张照片后面都是一次精彩的旅行,而每一次旅行都让我非常放松与享受。”

“因为每次都是骑车去的,一般都是一大早五点来钟出发,晚上七八点钟才回来。有时候转到的山村里是没有饭店的,要么自己带干粮,要么饿着。夏天的中午都是顶着日头赶路,不带休息的”,说起拍摄路上的辛酸,孟祥彬忆起了一件趣事,“那一年去后临河村,带着面包、火腿、易拉罐啤酒,结果路不好走,啤酒竟被颠破了,面包泡得不能吃了,只能吃火腿……”

“但这是我的爱好,虽然身体累些,心里特别充实”,孟祥彬开心地告诉记者,“那年在邯郸市级的一次摄影比赛中,带牌楼的组照获了个一等奖,还得了2000元奖金呢。”

拍摄牌楼见证村庄兴衰

今年43岁的孟祥彬老家在武安市石洞乡河东村,现在是武安市发改局的一名工作人员。2008年,他喜欢上了骑行和摄影,“喜欢摄影是因为它不同于别的艺术门类,它的瞬间性、社会性、客观性,可以让我记录感兴趣的东西,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后来在一次聊天时,朋友冯振军提出了拍摄乡村牌楼的建议。牌楼是柱门形构筑物,多设于村口或道口,用于标注地名,是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制和文化载体,材质有铁艺、琉璃、木石、水泥等种类。

如今在武安市伯延镇工作的冯振军告诉记者,因为有同样的爱好,他和孟祥彬经常在一起探讨摄影等话题。“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牌楼已成为一个村镇的形象名片,也是其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发达程度的一个缩影,见证着每个村庄的兴衰,拍摄牌楼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这一观点,两人都非常认同。

热爱家乡坚持拍摄

“武安地图在我心中,每一次出门拍摄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今孟祥彬已经为武安市210多个村的牌楼拍摄了照片,“这些乡村涵盖了武安市所有的乡镇。”有付出就有回报,他的乡土摄影作品也得到了很多认可,在《中国国家地理》、《北京青年报》等报纸杂志上都有刊登。如今,孟祥彬已成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武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我喜欢游走在武安的城乡之间,把镜头对准身边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融入每一张照片中,”孟祥彬说,“武安市共有502个行政村,虽然不是每个村都有牌楼,但是还有一些乡村的牌楼没有拍,我会继续坚持的。”另外,孟祥彬也透露,他正在拍摄武安市内一条正在改造的老商业街,“期待能在20年后办个专题影展,希望届时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感动”。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