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邯郸县一个大家庭的“和睦经”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刘剑英[发自邯郸县]
在邯郸县尚璧镇徐许庄村,有一个让十里八乡都羡慕的幸福大家庭,三世同堂,43口人和睦相处。
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五。走进徐许庄村,但见村南几幢两层小楼紧挨在一起,门楼上都挂着“家和万事兴”的牌匾。走进女主人刘凤芹的小院,院落干净整洁,屋内窗明几净,客厅墙上悬挂着一张温馨的全家福。
在这个兄弟、妯娌、侄子、侄女、孙辈共同生活的大家庭中,年龄最大的是65岁的大哥许文英和60岁的大嫂刘凤芹,年龄最小的则是刚满4岁的孙侄女。许文英姊妹弟兄共7个,大嫂刘凤芹是许家上下公认的“掌门人”,正是在她几十年的辛苦操持下,许家实现了家和业兴。
正月初五吃饺子,是当地过年的习俗。这一天,许家老小都聚到了老大家包饺子。原本打算到厨房帮忙的刘凤芹被儿媳妇、侄媳妇们劝到客厅休息。“这一大家子都靠您老操持,今儿个您不能下厨房,我们来做饭。”
如今,许家各户都盖起了两层小楼,有了小轿车,日子过得十分红火。但过去的苦日子,刘凤芹无法忘怀。
刘凤芹说,1973年她嫁到许家,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6个弟弟妹妹,一家人挤住在简陋的老房子里,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作为大儿媳,她不忍看着一家人受苦,立志再苦再难也要把这个家撑起来。
为养活全家,刘凤芹和丈夫这些年种地、卖豆腐……没日没夜操劳,攒钱供6个弟弟妹妹上学。转眼间兄弟们长大成人,刘凤芹又张罗着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
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婆婆曾劝她分家单过,刘凤芹却说:“苦点累点没啥,只要全家人拧成一股绳,这日子准能越过越好!”改革开放后,许家人开起村里第一个香油坊,之后又跑长途运输、办棉毡厂,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几十年过去了,许家盖起了10余处新楼房,但不变的是一家人和睦相处的真情——家庭成员各尽所能,有跑运输的、有当教师的、有当医生的,还有负责农田活计、操持家务、照管孩子的……无论分工如何,许家都参考“工分制”给大伙儿记工发工资,而集体公账则用于扩大再生产。
几十年来,兄弟们之间虽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遇事大家一起商量,齐心协力经营着这个大家庭。每逢过年,刘凤芹都会给弟媳妇们买衣服,谁穿多大尺码她都记在了心里。她还立下家规,无论兄弟姊妹哪家有困难,大家都要伸出援手,“只有大伙儿齐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现在家里运输车就有10多台,男人们以跑运输为主,妇女们以棉毡厂务工和照顾家庭为主。”四弟许文鹏感慨地说,“许家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亏俺们有个好大嫂。”
和睦团结的家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晚辈。“现在侄子、侄媳妇们相处融洽;孙子辈的有16人,孩子们都很珍惜家中的和谐氛围,也很看重中秋、春节等节日里的家庭大聚会,每次在一起都特别开心。”刘凤芹笑着说。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