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传承好家风】沧州:家有书香济世长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周万良
[发自沧州泊头]
日前,明媚的阳光照在泊头市文庙镇齐南村刘玉柱老人家的门楼上。抬头望去,门楼两侧红彤彤的“读书”二字格外鲜艳,门楣上“书香门第”四个金色大字,与“读书”二字交相辉映。
79岁的刘玉柱老人和儿子刘洪涛迎记者进屋。堂屋迎面墙上,挂着刘玉柱书写的《弟子规》,规范工整的书法,透着主人的细致严谨。刘玉柱说,把《弟子规》挂在家里一进门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想让晚辈们时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里屋落座,说起门楼上的“读书”二字,刘玉柱老人笑了:“我打小就喜欢读书,而且从我算起,我们家三代人都沾了读书的光。”
刘洪涛介绍说,他父亲上完小学后便离开家乡,去天津一家工厂当了学徒。但从小爱读书的父亲,始终不忘读书。在学徒的3年多时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初、高中课程,后又进“夜大”学习,拿到了大学文凭,也由学徒工成长为工程师。“父亲倡导‘贫因书而富,富因书而贵’的书香家风,在我们家代代相传。我们这辈兄弟姊妹中,出了全村第一个本科大学生,我儿子这辈出了全村第一个博士生。现在,他们在律师、大学教师等岗位上为社会作着贡献。家中第三辈8个孩子当中,除一个在读高中外,已有7人考上了大学。”说起家人读书的事,刘洪涛脸上洋溢着自豪。
刘玉柱说,自己喜欢读书、买书、藏书。他一边说一边起身,领记者去看他视为宝贝的藏书。没想到,4间房里竟有38个书橱,藏书3万8千多册,内容涵盖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农业科技等。“这是我30多年的积累,平日里,除我自己拿出来读读外,村里人想读什么书也来我这儿借阅。”
为了给乡亲们搞好服务,刘玉柱老人还常上门问乡亲们需要哪方面的书,然后买来供人们借阅。3年前,老人自掏腰包8万元,建起了一个文化活动室,购置了50套桌椅,配置了黑板、讲台、挂图等,提供给乡亲用来举办种植、养殖培训。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