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一体化”家庭的呼唤:谁陪我们的孩子终老?(图)(4)
第二部分现状:他们的社交是抱团取暖
天天和妙妙一起看照片,她们更需要交流,分享快乐。
“我很少带天天在小区里转,有时候两三岁的孩子都会追着她跑,喊她‘傻子’,她就会吓得尿裤子。”天天的妈妈告诉记者。
但是自从加入时淑芳带出来的智残人心飞歌唱队,天天的生活出现了明显变化,她爱说了,爱笑了,也更有礼貌了。“我们天天终于有了小伙伴了。”张大姐这样告诉记者。
昨天见到久别的好朋友妙妙,天天可开心了,俩姑娘一起看照片,天天告诉妙妙她最喜欢去农场,还说小雨、明明……一大堆小伙伴,都好久没见了。
记者了解到,每个星期日的下午,智残人会统一在西清公园开展活动,她们一起唱歌、做游戏。刚过去的周日,她们不仅唱歌,还打了羽毛球,特别开心。
石家庄市智残人协会主席时淑芳告诉大家,市区的智残人住得很分散,西清公园这个点每周的活动,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他们更需要交流,要不越闷在家里,越容易闹情绪,她们也更需要大家的关爱,社会的接纳。”时淑芳说,对智残人,社会的接纳和融合需要一个过程,每周这样的活动就是非常必要的,是大家抱团取暖。
妙妙的姥姥告诉记者,她每周都要倒两次公交花两个多小时,带着妙妙来这里活动,要不妙妙就会不高兴,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交流机会。
交谈中,妙妙姥姥告诉记者,听说作为智协主席,时老师快届满了。“如果了没了时老师,没了心飞歌唱队,我们这些孩子怎么办呀。”何大妈说。
第三部分期盼:集体托养是“老残一体”家庭的梦想
哪怕让他们在公园扫扫地,在街上扫扫马路,有专人管理他们,能给他们个生存的机会,我们都很满足了。”东东的妈妈,妙妙的姥姥都这样讲。
目前石家庄市有智残者52000多人,其中新华区有640多人,桥西区有631人,桥东区有1000多人,大部分中重度智残成年人的父母等监护人已步入老年,“老残一体”的家庭越来越多。
不仅在石家庄,在很多省份,成年的中重度智残人的托养康复问题都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在昆明、天津等地,由政府出资建立智残人托养机构已被提上了日程。政府建一所智残人集体托养机构,这样的需求,对老残一体化的家庭来讲已非常迫切。
令人安慰的是,石市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对适龄重度肢体残疾、孤独症、脑瘫及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巩固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水平。鼓励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给予个人缴费部分补贴。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