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私企老板张晓东的公益人生:要做公益 先要做好人
初识张晓东是他第一次与承德爱心联盟联合为贫困地区小学捐书的活动上,匆匆一面,以为他也不过是那种“无利不起早”商人罢了。我们路上闲聊,才知道他是一位成功的经销商,而且有自己的追求,而引起我兴趣的是他说他公司的员工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上五险,员工工资也是随着国家的文件涨,国家规定涨多少就涨多少,私企的管理,国企的待遇;不仅如此他还从2008年开始投身“公益事业”……这么不“抠门”的私企老板,不禁让人刮目相看,于是就有了这次采访。
燕赵都市报驻承德记者张斌
要做公益 先要做好人
张晓东是位70后,当年他从国企辞职后开始经商,现在是一位成功的经销商。虽说在商言商,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挣钱。“什么算清白的钱?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挣来的钱就是清白的钱,对我们这行来说最简单的就是不卖假货!”张晓东说。经商多年,张晓东感觉最难的是坚持:“坚持不卖假货。当周围没有诱惑时,你坚持很容易;当周围人都认为你的坚持很愚蠢时,你的坚持就开始不容易了;当高额的利润送上门时,坚持就更难了;最难的是,你的坚持没人知道、没人喝彩时,你坚持什么?你图的又是什么啊?!
图的就是个心安,到什么时候心里都有底气。”
一次一位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一支牙膏,说牙膏有问题,大闹超市,超市经理无奈打电话给张晓东:“你跟我说实话,如果牙膏有问题咱想有问题的办法……”但是他自己清楚自己的商品没问题,带着各种手续到超市:你如果认为我的东西有问题,我可以陪你去质检部门,如果检测出来有问题,甭说三百,三万我也认罚。张晓东的底气让这位消费者知难而退了。
回馈社会 做个“公益”人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对员工的冷暖都不在乎的老板肯定不是一个有爱心的老板,而衡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标准也不应仅仅看他在富豪榜上的排名,还应该看看他对社会回馈了什么。
张晓东的公司虽然只有二十几个员工,称不上什么大企业,但管理上非常严格,他说:“我的理想就是私企的管理,国企的待遇。”
说到待遇,公司除节假日完全按照国家规定休息外,员工的保险、工资也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来执行。2012年国家要求私企要给员工上保险,有的人就劝张晓东上个三险就行了,而且三险也是有伸缩余地的,但他不以为然:“要上就五险都上全了,我不能让我的员工因为在私企就比别人矮半截。管理上必须按我的制度来,但是福利待遇上我们一定不比国企差!”仅保险一项,他每年就要拿出16万元。
而他的“人心工程”也让员工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公司的温暖,节假日不说了,平时只要哪个地方的苹果好、哪个村自产的小米好……张晓东都会主动买来分给大家,甚至白菜好,也每人发点,还告诉送菜的司机要给员工扛到楼上去。
2008年汶川地震,在家中看完直播,张晓东感到心里有点压抑,自己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呢?最后他决定通过民政局给灾区汇款。
之后通过网络张晓东参加了几次网友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到福利院做义工等,但是他去过几次后感觉这种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是他想要的方式。
怎么能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承德双滦区一位老师发的帖子,写的是班里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母亲得了绝症,父亲要照顾母亲不能外出工作,全家举债度日,呼吁社会予以救助。他马上联系老师到孩子的家中看望,买了不少生活用品,还捐了钱。
此后他经常关注网上、报纸上刊登的一些求助的消息,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年来他帮助了多少人,捐助了多少钱,张晓东自己也不清楚:“我帮助别人,不是去施舍,中国有句老话叫“贫者不受嗟来之食”,所以我只要到现场看到情况属实,需要捐钱的捐钱,需要捐物的就捐物,也从不告诉对方自己是谁。”
2015年年初张晓东又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自己发行DM广告,5月他结识了隆化爱心联盟的负责人杨艳,通过相互了解,他马上决定每期拿出四分之一版面来宣传爱心联盟的活动,并成为第一批加入爱心联盟的爱心企业。“这回算是找到组织了,原来都是自己单打独斗。”通过此次活动,他的团队也成了承德爱心联盟联合盛大分会。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