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位老年人陷推销陷阱 应防商家“情感饥饿营销”(2)
“这一年多来,母亲痴迷于‘健康专家’推荐的‘神药’,花费近10万元购买‘神药’,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刘大妈的儿子王先生向笔者诉苦,母亲不仅深陷保健品推销骗局,而且还义务“代言”,鼓励身边朋友购买,直至前不久警方破案后方知上当受骗。
疏堵结合,防老人深陷“情感饥饿营销”
饱经沧桑的老年人,为何会在保健品推销的忽悠面前缺乏“免疫力”?
在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索桂芳看来,保健品推销骗局瞄准老年人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重视养生保健,急于想买到适合自己的保健品,一些商家正是看准了这个商机,将推销对象锁定为老年群体。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曾发布《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在1000名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超五成老人买过保健品。另一方面,不少老人爱贪小便宜,抵挡不住免费体检、免费药物指导、免费旅游、赠送小礼品等的诱惑,进而产生轻信和盲从心理,再加上商家又常常夸大保健品和药品的疗效,老人难免心动。
“最是孤寂老人心。老年群体的情感缺失,是老人易受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索桂芳分析说,除了关注健康,老人最渴求的是亲情,可现实的无奈是儿女们忙于工作和各种事情,很难“常回家看看”。这为无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披着亲情外衣的“情感饥饿营销”,对老人往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迷惑性。
“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抽时间陪陪父母,缓解老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这是石家庄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申玉兰开出的“药方”,子女还应多跟老人讲讲相关科学知识和防骗常识。有些老人明知被骗,但怕被子女数落,所以隐瞒真相、吃哑巴亏。申玉兰建议子女在得知老人被骗后,不要过度责备老人。此外,子女还可定期带老人到正规医院体检,用“白大褂”的权威驳倒不良商家。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