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山里的孩子需要我——记丰宁马家窝铺教学点教师朱百川(2)

时间:2015-09-09 19:55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得留在这里

2000年,全县学校布局调整。由于三年级以上全部合并到其他学校,马家窝铺小学变成了一个只有十几名学生的教学点,而原来的3名教师没人愿意继续任教,先后调走了。

眼看秋季开学时间日渐临近,怎么办?正当中心校为解决教师问题发愁之时,远在土城镇的朱百川知道了此事。他主动要求回马家窝铺任教。中心校校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圈湿润了。

当时,知道的人都说:“他才傻呢,别人从穷山沟里调还调不走,他还回来!”而朱百川想的是:如果自己不回去,这个教学点很可能就会被撤掉,那些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就只能离开父母,离开村子,到10里以外的小学过寄宿生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儿时亲情的缺失是难以用学校教育弥补的。”

朱百川心里有学校,有学生,唯独没有自己。放下所有,只身一人回到原来的地方,朱百川知道,为了这些孩子,他必须要舍弃很多。

从学校到镇上,有40多里山路,他只能平时在学校吃住,周末骑摩托车回家。2008年4月,朱百川骑着摩托车去加油,回来的路上被一辆农用车撞倒,手、腿、脸上都是伤。送到医院后,医生要求他必须住院治疗。可躺在床上的他放不下学生们,只输了一天液,第二天一大早趁医生还没有查房就偷偷坐班车回学校去了。班上的学生见满身是伤的老师来上课,很是心疼,劝他回家休息。朱百川摇摇头说,“看见你们,哪儿都不疼了!”一天的课坚持下来,朱百川受伤的腿已经动弹不得。

“你这是图啥呀?”妻子看着年过半百的老伴还这么拼死拼活地工作,十分不解。朱百川回答,“图的就是让他们不能没有知识。”妻子抹着眼泪,默默地给他敷药,不再说话。

冬天天冷,学校的自来水管冻住了不能用,夏季干旱水位下降没有水,一年得挑半年多水。从学校到老井泉往返是4里路,有一次打水,由于井口有冰他滑倒了,当时由于工作忙,也没在意,过半年后到医院拍了片子,发现尾椎受损伤……

朱百川说,他有时也感到孤独。“谁不愿意在家里的热炕头上吃吃饭、说说话啊,可是,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得留在这里。”看着孩子们来到学校坐到教室,听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他的精神头又来了……

只要孩子们出息了,我付出多少也值得

“我是朱老师的学生,儿子、闺女也是。如今小孙女4周岁了,又交给了朱老师。”52岁的马家窝铺村村民于明荣说,在周边几个村子里,到处都是朱百川的学生,像她这样祖孙三代的也不在少数。

“教学点虽小,但五脏俱全。就跟过去守边关一样,必须把它坚守好。”一个教室里22个学生,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个年级段,教起来非常困难。经过不断摸索,朱百川总结出来一套有效的方法。“要在每个年级段选一个好学生做助手,当给其他年级讲课时,由他维持秩序;安排好座位,形成互学小组;午休或放学时间,再对一些学生个别辅导……”谈起这些,他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年过半百,但朱百川却是个“不落伍,注重知识更新”的老师。这几年课改变化大,参加新课程培训等他比年轻老师还积极,还自己买了电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在教学上,他一丝不苟,教案、学生作业是教学点里最好的,教学成绩始终在中心校名列前茅,并多次获第一名。

由于是单人独校,他在管学生学习之外,还要管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平时,孩子们在学校渴了饿了生病了,都是他自己照顾;岁数小的,尿裤子了也得换。这些年来,路远的孩子中午不回家,下了课他就给孩子们做饭、安排午休;赶上农忙,或者家里有事,乡亲们送孩子就送得早,9点上课,有的7点就给送来了,朱百川没有一句怨言。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石家庄地铁建设摄影作品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3天后!雄安新区将惊艳世界

今起铁路调图 “复兴号”问鼎全球最快 涉及到河北这几个站点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