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讲文明(2)
“小题大做”吗?
所谓的“文明20条”,是市民对当地政府发布的《宿迁文明20条》的简称。“文明20条”针对的是诸如不说脏话、不过分劝酒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而把文明规则细化实化,是宿迁制定地方文明规则的原则。
光明网评论员对“文明20条”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高的期待,“其所针对的不正是许多中国人不文明行为的特点吗?这20条,其欲匡正的不文明行为,其实也正是一些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时为人所诟病的丑陋行为。宿迁‘文明20条’,不仅应成为宿迁人的文明行为守则,也应成为所有中国人文明行为的守则。”
看着电视节目中市民乱穿马路、公共场所大嚷大叫的镜头,观众不由得会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行为,进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据当地电视台记者说,这个节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以前能拍到一些市民抠鼻子或者不穿上衣的镜头,现在都很少拍得到了。
“管得太宽”了?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宿迁文明20条》及其衍生出的《今天你文明了吗?》这个电视节目“管得太宽”了。
“文明与不文明是因家教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千人千面,并且,当下许多鞋如女性的鞋拖和男性的沙滩鞋,本身可以穿出门。政府机关盲目将在公共场合穿拖鞋定义为不文明行为有失偏颇。”北京晨报网网友王传涛认为,“文明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很难有一把标准的尺子。对一些市民的生活习惯不应该盲目地上纲上线。”
东方网网友张西流首先肯定宿迁电视台为城市文明建设而街拍不文明行为的美好初衷,但他也认为,为了城市文明去限制和干涉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似乎让禁令超越了边界。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东方网网友张西流提议,对类似在公众场合“抠鼻屎”这种不文明行为,与其堵,不如疏,“要给市民留下一个修正不良习惯的空间,政府部门应通过正确引导和温馨提示,辅之批评教育等手段,去提高市民自我约束的能力,逐渐改变不文明的习惯,而不是急于禁止和曝光。”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