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六甲丈夫车祸身亡 元氏好人张丛贤15年撑起一个家(2)
为一家老小,29岁的她独自撑起一个家
虽然伤心至极,但张丛贤仍然支撑着笨重的身体,办完了爱人的丧事。“那时候儿子不到两岁,我正怀着孕,已经7个多月了。”张丛贤说,公婆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夜间仿佛老了许多;三个小姑子都没毕业,最小的还在上初三,全家被哀愁笼罩着,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年仅29岁的张丛贤身上。
面对当时的家庭状况,张丛贤的亲戚朋友都劝她,把孩子打掉,趁着年轻再找个好人家。然而,当她看到整日以泪洗面的公婆,想起昔日的夫妻恩爱,望着眼里饱含期盼的小姑子,张丛贤犹豫了。“我要是走了,这一大家子人怎么办?”张丛贤说,公婆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小姑子都没毕业,根本无力撑起家庭的重担。“有人劝我招个上门女婿,可是,他会像我一样孝顺我的公公婆婆、照顾我的孩子们吗?”经过反复思考,张丛贤毅然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留在这个家。
就这样,张丛贤义无返顾地留在了杜家。一晃15年过去了,公婆的身体大不如前。“婆婆腰疼,小姑子带着去看病了,我和老爷子在家。”5月8日,张丛贤说,为了便于照顾两位老人,她特意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工厂打工,“就是挣得少,一个月才1000多块钱。”不过,张丛贤并不后悔,因为,在她看来,与公婆的身体相比,挣钱多少是次要的。
“儿子在元氏上职高,闺女今年中考,学习成绩都不错。”提到孩子,张丛贤的心情明显好转,而且看得出来,这两个孩子让她引以为豪。
公公:20年没红过脸
“俺这个儿媳妇进门20多年了,没跟俺们红过一次脸。”提起张丛贤,69岁的公公杜珠子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杜珠子说,儿子去世后,他听到有人劝张丛贤改嫁,却从未担心,“俺知道她不会丢下俺们不管。”杜珠子说,张丛贤结婚后,一直特别孝顺他们,从来没有跟他们闹过矛盾。
“老伴摔过两次腿,都是她伺候的。”杜珠子指着张丛贤说,有一次正值麦收,老伴不小心把腿摔伤了,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张丛贤既要忙着收麦子,还得照顾婆婆,忙得团团转,却没有一丝抱怨。
小姑子:感情像亲姐妹
“俺嫂子是个好人。”小杜说,哥哥去世时,她读中专、姐姐上大学、妹妹上初中。“哥哥走了,我以为嫂子会离开我们,没想到她竟然留了下来。”小杜说,当时,家里用哥哥的补偿金翻盖了房子,让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你们去过家里,也应该看到了。”小杜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嫂子仍然坚持留了下来,这让她非常敬佩。
“大姐在北京结的婚,我们都没去。”小杜说,自己和三妹都是由张丛贤亲自送出嫁,“家里条件不好,嫂子尽她所能给我们置办了嫁妆,真是挺感谢她的。”小杜说,在她心里,早就把张丛贤当成了亲姐姐,“俺们就是亲姐妹,感情可好呢。”
邻居:熬过来特不容易
“她可真是不容易。”提起张丛贤,邻居齐瑞格眼里噙着泪说,“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她像亲闺女一样在床前伺候;孩子小的时候,她经常背着孩子下地锄草、浇水。”齐瑞格说,农闲的时候,张丛贤就在本村的纺织小工厂干活,离家近,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她风里来雨里去的接送,回到家还得洗衣做饭。”齐瑞格说,提起张丛贤,全村人没有不举手称赞的。“不光她对老人好,孩子们也可孝顺呢,这都是她教育得好啊!”
□本报记者 崔虹 王凤伟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