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三位一体”构建为农服务新平台(2)
打造网上供销社——
从扁担到鼠标,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新趋势
4月2日,记者走进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大屏幕上的K线图不时在变动显示成交价格。不过,这里显示的并不是股市行情,成交的对象是我省大宗特色农产品。
在工业品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农产品交易因为受保鲜、易损和质量标准界定难等制约,能够实现交易的电子网络平台寥寥无几。省供销社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成立了河北省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其电子交易平台“农交汇”网于2013年7月上线运营。不论是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经纪人还是种植大户,只要在该交易平台上注册成会员,就可进行电子交易,行销全国市场。
有了“农交汇”,农产品卖难问题迎刃而解。去年秋天,安平县的白山药丰收了。可是,眼看着成捆的白山药堆在地里,到哪儿找销路?农民很着急。省供销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帮助安平把白山药信息发到“农交汇”,在网上进行专题推荐,一下子吸引来广东、重庆、四川等地众多客户,积存的白山药没几天就卖完了。
去年,“农交汇”交易额达到286亿元,交易品种包括板栗、白山药、杂粮、金银花等18个品种,参与交易的商户已经将近2万家。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减少了农产品入市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而且产品可以卖到全国市场。
“经过对比测算,仅农药化肥的流通,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进行交易,比通过传统的交易模式能减少近30%的费用。”交易中心总经理刘玉楼介绍,除了具备网上批发、现货即期交易等功能外,“农交汇”还能做到服务前移,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订单种植,实现“卖多少种多少”。
电商平台的搭建,让供销社传统的流通网络变了样。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