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年度热词·新常态(上)新常态的“大逻辑”(3)
约束与风险共存, 政府面临多重考验
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一位省领导介绍,前三季度,河北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7%,但与此同时,河北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位置都比较落后。
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状况——新常态下,地方政府需要面对这样的考验。
中央对新常态的描述中,这样的考验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来自资源环境的约束,二是需要应对各种可能的经济风险,三是需要提高管理经济的能力,不断优化和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新常态下,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专家建议。
北京APEC会议期间,省会实行单双号限行,让许多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畅快出行和“APEC蓝”的好处。这种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其后变成了一则没有依据的限行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里被疯狂传播。为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石家庄市交管局专门召开了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发表意见。
河北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十分突出,产业层次偏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问题比较严重,传统产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比较大,而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严重不足,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就此,“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成为新常态下的显著要求,这是过去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眼下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专家认为,长期的思维惯性,让部分领导干部已经习惯GDP目标制,一旦失去GDP增速这个目标,就会找不到北。或者在稳增长的同时,还要应对来自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风险和考验时,能不能统筹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但中央对于新常态的进一步描述,则在提醒地方政府要重视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专家指出,这样的表述,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不会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做出刺激性的配合,而一旦经济放缓,地方债务问题将浮出水面,而且会让财政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将是对地方的更大考验。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