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张家口 正文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形似”更要“神似”

时间:2017-01-15 22:0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又有好消息!前不久,京唐城际铁路正线工程于正式开建,未来唐山最快半小时到北京。备受期待的石衡沧港城际铁路也将于今年实现全面开工建设,石家庄和沧州将进入1小时交通圈新时代。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新干线——延崇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将于2019年底通车。这是京津冀一体化西北高速通道之一,也是2022年冬奥会赛场联络通道。

交通一体化排在发展首位

“京津出门是河北,河北抬腿进京津”。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破题,其中交通一体化被排在了首位。刚刚过去的2016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历程,不断有质的飞跃。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将再添9条城际线,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将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半小时到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半小时到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一个半小时通达。这些工作的落实,将让京津冀三地的人、车、物的流动畅通无阻。

京津冀三地的交通由于历史原因, 存在着“天然”的差别,现在追求“一体化”,不仅是助跑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是三地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大事。路通了,三地的通行时间缩短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追求的不只是“形似”,更要“神似”。换言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还需要深度融合,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交通运输服务、再到交通法制建设各个环节向纵深推进,深度融合,最终浑然一体,融合程度越高,老百姓才能越多受益。由此才能带来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信息交流的较快,经济发展的腾飞。

交通先行为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关于这个话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做出了分析点评。

马庆斌认为,过去的两三年,尤其是过去的一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突破还是很多的。从2014年正式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再到2015年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的完成,再到过去一年在交通、产业、环境这三个重点领域发生了很多的大事或者很多的突破,也就是说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在具体的领域中,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应该说在经济协同发展方面,尤其是在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推动整个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密集地区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过去,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长三角,它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或者说发展的更加快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设施的完善,带动了上海的先进产业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一方面“大城市病”更好的得到了解决;另外一方面,更多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我国,日本的东海道地区,美国的五大湖地区、西海岸地区这些城市带的形成,交通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先行条件或者重大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正是因为交通的发达,交通设施更加的通畅,才带动了这些地方经济的发展或者升级。

在京津冀地区,把交通作为先行领域来推进,无论是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是为未来经济的发展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交通经济带发展应得到重视

马庆斌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一下未来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在交通网络化建设方面到底应该怎么办?事实上对于目前来讲,从规划的角度,大家知道有“一环四纵四横”的交通格局,这很明显是针对整个的生态环境,包括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包括未来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这种城市体系,这种交通的规划是服务于未来的城市框架结构的。但是,真正的交通发展,更重要的不仅要“形似”还要“神似”。换句话说,怎么让这些交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服务于大家的就业、就学、就医,包括未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怎么沿着这些干线或者支线能更顺畅的流通,这才是真正的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包括京津冀的一卡通,包括综合运输体系,如现在更多的推广标准化运输,通过集装箱的方式,各种交通工具之间调换得更加顺畅、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在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的“站场”,即高速服务区、仓库等的建设和综合使用方面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的研究来看,交通顺畅,同时要伴随着通讯设施、信息技术,包括服务设施的逐步均等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交通在疏解大城市的“非核心功能”,让区域更加均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也就是说,不仅公路要通、铁路要通,更重要还是在信息领域,如现在用一卡通以及其他一些服务设施,如银行、电话等等,未来还包括医疗和教育,将来在这些方面能通起来,交通的“通”将会更加具有意义。

第二个方面,无论交通经济带怎么建设,它毕竟是一个基础设施,它要服务于 “产业带”和“经济带”,以及刚才讲的“服务带”的建设。如现在北京到崇礼或者到张家口这一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借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通过交通设施的建设,要提前谋划,把沿线的园区、小城镇,还包括一些发展中的县域经济或者其他围绕冬奥会的会议经济、运动经济等等连接起来,也就是说未来还要打造一个真正的产业带或者是一个经济带,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方面,未来在交通建设方面,不仅要强调“一环四纵四横”这种大的主干道,对于通往县城、乡镇、农村新型社区,包括景区、开发区的“毛细血管”等交通设施,我们也应该加大力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人流、物流的快速流动,真正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马庆斌强调,从长远来看,还应该为通用航空,或者说区域内的通用航空留出更多的发展或者规划。因为在地面的交通上可能现在规划的很多,发展的很快,但是如果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会发现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区域内民用航空、通用航空的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需要加强规划引导或者推动的市领域。

相关新闻:

张承高速:酷寒中的坚守(组图)

沽源: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组图)

宣化:“专精新特”促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组图)

“贯彻十九大文艺进万家”迎新年交响音乐会在张家口下花园区举行

尚义:推行“五所一庭联治”机制暖民心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