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张家口 正文

张家口记者重访马兰惨案事发地 记录侵略者暴行

时间:2015-09-18 18:5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陈亮 摄

  《晋察冀日报》社人员合影。陈亮 摄

  长城网张家口9月17日讯(胡强 衡新军 记者张世豪)日前,张家口媒体、张家口军分区组织的“重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大型采访活动来到保定阜平县马兰村,走访抗战遗址、遗迹,寻访抗战老兵,纪念和追忆那段烽火历程,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峥嵘岁月。

  从阜平县城沿207国道一路向南,盘山公路回旋曲折,路两边山林郁郁葱葱,驱车行驶其中,不禁感叹当年革命老区斗争环境的艰苦。行驶大约一小时,到达目的地——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村。

  太行山深处的马兰村山清水秀,巨大的花岗岩形成的铁罐山高高地耸立在村外,太行山巅山泉汇集而成的胭脂河穿村而过,这里群峰争秀,林木葱茂,气候凉爽,远离尘嚣。

  刚到村口,就能看到晋察冀边区抗敌报社尾马兰村农会公正状的雕塑和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

  79岁的王世亮老人讲,1939年3月至1948年,《晋察冀日报》在此办报达十年之久,那时自己还是个小孩,经常出入报社玩耍,报社的叔叔经常给自己馍吃,因此对报社特别有好感。

  老人们指着公正状的雕塑说,这公正状讲述的是报社来马兰村的第一年,在十月秋季反“扫荡”撤走时,报社给马兰村农会留下的。1939年阜平爆发特大水灾,马兰遭受了严重的水灾。报社立即动员全体人员,节衣缩食,救济灾区人民。编辑、记者、工人们捐献出自己仅有的口粮、衣物,支援马兰受灾的群众。

  在公正状雕塑的旁边,立着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碑身后镌刻着19位遭难同胞的名字——李庭祥、赵国义、万寿山、梁华山……

  那场惨案发生在1943年11月17日至18日,当时连着下了两天大雪。在报社人员安全撤离马兰村后四个小时,鬼子就侵入马兰村搜寻。当时,村民都转移到附近的山上,本以为日军已经离开,纷纷下山时,却遭遇了敌人。鬼子抓获当地群众32人,问报社机器掩埋地址,被抓的人都回答“不知道”。逼问谁是马兰村人,谁也不说。鬼子又让人们自报住址,大家都报了假村名。

  鬼子找不到马兰村人,气急败坏,枪杀了马兰村单德顺和李树庄孙士兰。此时,村里的游击队长万寿山挺身而出,站在鬼子面前,“我知道他们的去向,我带你们去”,万寿山带鬼子来到自家的地窖,当鬼子发现地窖中只是一些破旧衣物时,受骗的鬼子把他的头拧到后面。鬼子把剩下村民一起押到了离马兰不远的下庄村,又继续残害了16名马兰村村民。

  时任《晋察冀日报》社长邓拓,为了纪念这些为掩护报社而英勇牺牲的乡亲们,曾使用过的笔名“马南邨”就是取自马兰村的谐音,表达了他对老革命根据地的怀念。

  2003年,邓拓的女儿邓小岚回村时,发现村里的音乐教育条件很差,心酸之余,她决心要教孩子们唱歌。于是,她几乎每个月都往马兰跑,而且一跑就是十二年。音乐把偏远闭塞的马兰村和外面那个精彩的大世界联在了一起。近年来,她带领由这些农村娃组成的马兰小乐队,多次登上全国的大舞台,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自信。

  现在邓小岚与全村人共同建设的《晋察冀日报》社展馆,已初具雏形,这将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文史资源库,记载着报社的峥嵘岁月,述说着马兰乡亲与报社的不解情缘。

 

相关新闻:

“贯彻十九大文艺进万家”迎新年交响音乐会在张家口下花园区举行

张家口经开区居民医保实现网上缴费

张家口宣化区开展“吃空饷”和“小金库”专项治理

张家口市怀来扎实推进县乡两级河长制

张家口市尚义“三轮驱动”加快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