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国家、孝敬老人、以和为贵,邢丽芳家庭12字家训传承好家风
邢台日报记者杨永丽
7月9日,周末,记者来到邢丽芳家。一进门,就被桌子上一本厚厚的台历吸引了。台历里面是一张张年代不同但笑容相似的全家福照片,让人能马上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温馨与和睦。
“恋爱8年,结婚3年,在这个家里,父母慈善,兄妹情浓,妯娌和睦,感受到的是深深的爱。”女主人邢丽芳语气里透着甜蜜。她说:“‘热爱国家、孝敬老人、以和为贵’是我们的家训。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但却刻在我们全家人的心里。”
拥军爱国是本分
今年29岁的邢丽芳,是市农业局的一名普通职工,丈夫李家玉是石家庄某部队连级干部。
邢丽芳说,嫁给军人,就意味着分离、思念和付出。但是,国防建设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关心和支持,她愿为国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职责。
说起他们的婚礼,可谓一波三折。2012年年底,邢丽芳和李家玉一对有情人准备走进婚姻殿堂。可这时,李家玉却因为任务在身无法确定准确归期。邢丽芳得知这一消息后,打电话给李家玉,让他服从部队首长安排。于是,婚期一推再推。邢丽芳说,那时候,也有些小委曲,哪有让新娘子一等再等的。可转念一想,家玉是部队上的人,军人就得服从命令,军属更得支持和理解。就这样,婚礼从年底推到第二年年初,再从年初推到仲春,最后推迟到初夏,他们才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就在婚后第二天,突然接到紧急任务的李家玉又匆匆返回了部队。
面对空空的新房,深明大义的邢丽芳没有责怪丈夫,而是打电话给丈夫说:“你在部队好好干,家里的一切事务由我承担,你不要担心,不必牵挂。”
“在我们家,‘热爱国家、孝敬老人、以和为贵’这12字家训,爱国排在家风之首。”邢丽芳说,支持家玉工作,不给部队添麻烦,已成为我们家不成文的规定。
言传身教树榜样
采访的间隙,女儿依依醒了。邢丽芳的婆婆李贵平抱着孙女从屋里走出来。“丽芳就像俺的亲闺女,孝顺、懂事,勤俭,记者同志,你可要多写写她。”年过六旬的李贵平看上去就像50出头,“家和万事兴,心情愉快人就显年轻。”老人这样解释。
说到家风,李贵平谈到的是孝顺。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她的父母被困在平乡县的姥姥家,而奶奶则在邢台。“父亲惦记奶奶,可是由于打仗根本不通车,父亲就步行几十公里地,冒着枪林弹雨一路从平乡走到邢台,回到家看见奶奶安全才放心。”
“不论是上一代、我这一代还是下面一代,孝老敬亲都是本分,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和睦、孩子们事业顺利。特别是二子家玉,参军入伍,为国做贡献,更是我们家的骄傲。”老人说这些的时候,嘴角始终带着笑,“好的家风让人充满正能量。我们家三子一女,孙辈4个,大小16口,都特别懂事。儿女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遵纪守法,没有一个出格的。”
“老一辈人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颇深,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邢丽芳说,姥姥、姥爷都80多岁了,婆婆公公对他们特别孝顺,每逢过年过节必去看望。老人爱吃山药,每年秋季,公婆都会把山药送到老人家里,放进贮藏窖,够老人吃上一冬天。
“如果每个人都能多做好事,懂得感恩,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就充满了和谐、友爱。”邢丽芳说,家风是行事准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他们要永远传承这个好家风。
优良家风代代传
“说起12字家训,这是2014年春节期间,全家人坐在一起讨论总结的。”邢丽芳说,全家人互体互谅,和睦相处,在这个家庭里生活,感到很幸福。
李贵平说,每年除夕,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开个家庭会。这家庭会从4个孩子记事起就开始了。一家人坐在一起,说目标,说希望,通信息,谈家风……相互交流,既和谐了关系,又鞭策着大家共同进步。
邢丽芳说,在她们家,一直都是婆媳妯娌和睦,翁婿亲如父子,家人之间没有红过一次脸,更没吵过架,啥事都是商量着办。“‘热爱国家、孝敬老人、以和为贵。’这12个字家训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要一直传承下去。”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