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香溢校园
保定市三丰街中路289号,河北农业大学所在地。
34年前,吕玉兰同志走进这所大学,在农业经济管理系开始为期3年的学习生活。教室里、操场边、图书馆里……留下她勤学苦读的身影。
6月28日,记者来到河北农业大学,继续追寻吕玉兰同志的足迹。
“她学习特别刻苦,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
“1982年,玉兰来农大读书时已经42岁了。虽然年龄比较大,课业基础薄,但她学习特别刻苦,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不愧是劳动模范。”今年86岁高龄的邸文祥老师回忆当年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当年,邸文祥为农经系副主任,后为系党总支书记,与吕玉兰同志接触较多,对她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品质给予高度评价。
吕玉兰同志为什么到大学读书?这缘于她长久以来对知识的渴望。
“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吕玉兰同志经常把周总理的这句话挂在嘴边。上大学深造,是她由来已久的梦想,曾向上级党组织表达这一愿望。1981年,其他省市有的劳模进了大学深造,她的请求得到批准。
吕玉兰到河北农大学习,引起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并为她制定了教学计划。
邸文祥告诉记者,吕玉兰同志的文化底子薄,学习上面临重重困难,她总是用百倍的努力加以弥补。在课堂上听不懂,她就课下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直到弄懂为止。她把不懂的问题记在纸上,利用买饭、打开水排队的机会向同学请教。有时候她把同学们的课堂笔记借来,补缺自己的笔记。她还利用坐火车、坐汽车的时间背讲义。课堂作业完不成,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完成。
吕玉兰同志慢慢找到了学习的“窍门”。即:搞预习,“笨鸟先飞”。每遇到难懂的课题,她先借来讲义看,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对学到的东西,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牢;她剪贴、摘抄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做了近50万字的笔记。
吕玉兰同志在河北农大求学期间,由于她积劳成疾、加上父母先后病故,给她带来很多困难和打击。
有一次,吕玉兰同志突然晕倒了。经医生检查,她患了多发性子宫肌瘤,因出血过多造成了严重的贫血。专家说,这种疾病没有其他彻底的治疗办法,最好是住院做切除手术。
怎么办?住院治疗,就要耽误好几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不定还会使整个大学学习中断。
“边学习,边治病,只要活着,就要把大学课程学到底,绝不半途而废!”她下定决心,一直带病学习。
吕玉兰同志在河北农大学习的3年时间,坚持完成了农业经济学、农业计划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等14门必修课和2门选修课。其中6门功课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有的高达96分。
邸文祥说,有志者事竟成,吕玉兰同志拼搏向上的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她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就像一位大姐”
“当年,我们得知吕玉兰要跟我们一起学习时都特别惊讶,觉得她当过中央委员和省委书记,一定会有官架子。没想到,她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就像一位大姐。”现任河北农大党委常委、党办室主任李彤回忆道。
李彤告诉记者,他当年与吕玉兰大姐在一起学习。那时,吕玉兰大姐总是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相处特别融洽,同学们遇到问题都愿意找她商量,她也总是热心地帮助大家。她学习特别努力,从不缺课,一个领导干部能做成这样,真是太不容易了。
吕玉兰同志在河北农大读书时,已经是两个女儿的母亲。已到中年的她每天与年轻的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学习,有事写请假条,不搞一点特殊。
“我们都特别喜欢和玉兰大姐在一起,她经常给我们讲笑话、讲故事。”曾与吕玉兰同志同班学习、现为河北农大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的赵帮宏告诉记者,那时候班里的同学大都20岁上下,很多人缺乏生活常识,她就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爱护大家。
大学期间,吕玉兰同志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活动。她经常在晚饭前和同学们在“U”字教学楼前打排球。球场上你来我往、欢声笑语的情景,至今还被很多人说起。
“玉兰大姐在上学期间,还牵挂着正定的发展,经常组织正定籍的同学开展活动,动员他们利用暑假回乡的机会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李彤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当年正定县委的主要领导同志还给河北农大的51名正定籍学员写来一封鼓励信,勉励大家不忘故乡情,到农村一线建功立业。30年后,那些陆续回乡工作的26名大学生,如今大都在当地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独当一面。
“她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邸文祥告诉记者,玉兰同志生活非常简朴。当年学校食堂的饭食供应七成是粗粮、三成细粮,大家经常吃窝头和玉米面饼子。玉兰同志总是和同学们一样,坚持在食堂吃饭,从不享受特殊待遇。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学生们的伙食标准也得到了提高。吕玉兰发现,一些学生出现了浪费粮食的现象,把吃剩的馒头随便丢弃。深知粮食来之不易的她十分心疼,经常告诫同学们要珍惜粮食。她还给学校领导提建议,倡导学生节约粮食,实在吃不了,不要到处扔,可以扔到泔水缸里,让郊区农民拉回去喂猪。
那时,她把同学扔在饭桌上、洗手间和宿舍楼道里的馒头拣回来,放在阳台上晒干。每次回家,就把这些干馍馍带回家,用水泡开喂鸡。
吕玉兰同志把热爱劳动的作风也带到了河北农大。她在学校里经常打扫卫生,扫完楼道又扫厕所和卫生间。
难道宿舍区没有清洁工?有,但一天只来一趟。扫的没有扔的快,致使宿舍区卫生较差。于是,她一有空儿,就拿起笤帚打扫。
有一回,吕玉兰同志在洗脸间用拖把擦地。有个新来的女学生对她说:喂,这儿擦完了,再把女厕所擦擦。没见过,厕所这么脏!”她抬起头,朝对方笑笑,又去擦地,直至把厕所擦干净,才回去休息。
那位同学后来听说,这是曾经当过中央委员、省委书记的吕玉兰业余打扫卫生。这位同学既惊讶又感动而且非常惭愧,专门向她道歉,而且积极加入义务打扫卫生的行列。
……
从东留善固村到临西县,从正定古城到河北农大,记者顺着吕玉兰同志工作的足迹,一路追寻着,一路感动着,一路思索着。
记者感到,吕玉兰同志无论是合作社社长,还是村党支部书记,无论是县委书记,还是省委书记,都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是那么光彩照人,她是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回望我们党奋斗的光辉历程,正是无数像吕玉兰同志一样的共产党人,以对真理和道义的不懈追求,以对国家和民族的勇敢担当,为中华民族构筑起一个崇高的精神世界。
吕玉兰同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不仅过去曾激励了一代人为了理想和事业奋斗前行,而今,玉兰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所倡导的“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也是高度契合的。我们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以吕玉兰同志为榜样,发扬玉兰精神,为全市决战“十三五”,打好翻身仗做出更大的贡献。
玉兰精神永在。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