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敬活:盐碱地里种出“金瓜瓜”(2)
组建“两个组织”破解贫困户贷款难
司敬活把资金难题及时反映到上级部门。2009年,在省扶贫办的帮助下,司敬活把27名大棚种植户组织起来,组建了“南哈口村诚信自律者联谊会”,由3-5位会员自愿结为互保小组,并签订《诚信自律担保责任书》,互相承担贷款连带责任,同时,巨鹿县领导带头组织县、乡干部组成“扶贫信贷担保自愿者组织”,以2个月工资为群众贷款担保。
在这样的担保下,县信用联社现场向南哈口村27户贫困群众发放贷款5.4万元,解决了他们建棚、购苗资金不足的难题。在司敬活的带领下,110亩大棚西瓜发展起来,当年实现经济效益70多万元。村民的干劲儿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大棚越来越多,销路成了问题。于是,司敬活牵头成立了南哈口果蔬种植合作社,统一购苗、统一施肥、统一销售,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2012年3月,南哈口被相关部门认定为“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同年,无
公害瓜菜还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这无疑为南哈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果蔬大棚逐步壮大发展,目前,南哈口村大棚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亩,全村达到了人均近2亩蔬菜大棚。而且“哈口”牌西瓜已成为河北省著名商标,西瓜远销北京、石家庄、太原等地,产业片区年增收4000万元,南哈口村也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扶贫典型村”。
“拔”了穷根建新村
村民富了,南哈口也变了。司敬活组织村民清理村头街边堆积的秸秆杂草,维修更换路灯,粉刷临街墙体,新修一条长820米、宽30米的街道。几十户村民从破平房搬到小洋楼。“村民们多年的梦想终于一点一点地实现啦。”司敬活说。
为了壮大产业延长生产链,司敬活立足长远,引进投资100万元,建起占地5亩的现代化育苗温室,并不断扩大温室面积,提高育苗能力,满足
日益增长的种植需要。
为了方便村民购买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2013年,该村建成了瓜菜交易市场。合作社还成立了销售队伍,组织村里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到各地跑市场,实现西瓜、蔬菜统一销售。西瓜收获季节,北京、石家庄、太原、内蒙的购货车都开到村里的市场,村民们卖瓜方便了,价格也较以往提高了,每公斤平均可卖到1.8元,仅此一项就可增收100万元。
“老百姓尝到大棚致富的甜头,我们村计划新建冷库、物流,完善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逐步把春秋棚改造提升为钢构智能暖棚,把经济效益再翻一番。”司敬活说,下一步还要往深加工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现在正在规划中心村建设,建设一个容纳500户的小区,把旧村复耕还田,让群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谈起村里未来的发展,司敬活信心满满的。记者杜烁 通讯员郅凤霞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