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唐山 正文

唐山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查

时间:2016-07-08 20:52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家庭农场,名字来源于欧美,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在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

截至目前,唐山市家庭农场数达到775个,2015年新增家庭农场320个,增幅73.6%,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目前,我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431个。个人独资企业95个,个体工商户335个,有限公司1个。

这些家庭农场在全市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发展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障碍?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农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部分家庭农场的经营者。

家庭农场的七大特征

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发展多种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代表着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一般具备以下七个特征:一是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即非城镇居民);二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三是以农业收入为主,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且收入水平与当地城镇居民水平相当;四是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五是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六是家庭农场经营活动有比较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七是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有示范带动作用。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都是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现代职业农民。这几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如相当比例的家庭农场由专业大户发展而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要在县级及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或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家庭农场的三种发展模式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全市农业经营主体中所占比例不高。以丰南区为例,全区现有农业人口48.47万,农业户数12.27万,家庭承包面积63.7万亩。截止到2015年5月底,这区家庭农场49家,其中已在工商局登记注册11家。

根据其经营内容可以分为三类:种植业20家,畜牧养殖业22家,水产养殖业2家。

在上述家庭农场中,发展模式无外乎三种:

一是依靠农业经营积累,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滚动发展成为家庭农场。此类家庭农场经营者常年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露地菜等大田作物为主,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逐年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规模实现较高的收益。如建国家庭农场,通过3年时间以土地流转方式集中土地1100亩,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二是依靠技术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较高效益。如马步金的家庭农场,他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甜瓜种植技术后,连片转入土地200亩,建温室大棚59座,专门种植甜瓜,年收入达200万元。

三是工商业资本通过政府引导转投农业,建立家庭农场。此类家庭农场经营者依靠从事工商业积累的较为雄厚的资金,发展起点较高,多数发展设施农业,以高投入换取高收益。如舒氏家庭农场以种植无污染的绿色蔬菜为主,爱丽缘家庭农场以种植精品甜瓜、火龙果等水果为主,均为市场价格较高的产品。

家庭农场的三大作用

我市家庭农场既有家庭经营的优势,又有适度规模和规模效益,同时又兼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一是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位于丰南区南孙庄乡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舒氏家庭农场,除了不断引入农业新品种,如荷兰瑞克斯旺西红柿、尖椒、彩椒等,而且注重新技术的推广,比如聚苯板隔热保温技术、微喷灌技术、LFD补光灯技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熊蜂授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上述技术对于节水、节肥、改善微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经济效益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个农场就是一个高效、生态、标准化设施蔬菜园区。

二是不可忽视的引领示范作用。如2014年注册成立的汉沽管理区汉丰镇的和平家庭农场,是一家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每年举办两次技术培训会议,培训渔民100人次、生猪养殖户120人次,主动为周边生产者提供技术咨询,发挥生态健康养殖示范作用,引导树立健康渔业、畜牧业的生产理念。再如曹妃甸区六农场的兴丰家庭农场,在其带动下,六农场蔬菜种植户人均年收益为2万元。开平区的轩农家庭农场,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与繁育,带动周边农户约150户从事中药材种植,统一提供种子、种苗、生产资料等,并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相对于大田生产,每亩增收达2000元。

三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丰南区44家家庭农场共有从业人员167人,全年实现效益1150.9万元,户均26.16万元,远高于普通农户,其中粮食、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效益超出普通农户。

再如,玉田县陈家铺乡的集强家庭农场,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户冯立田于2012年10月在3800亩流转土地的基础上创办的。几年来,相继组建了办公室、财务室、培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农业技术部等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中长期规划,全面实现制度化管理。建立了工作档案、技术档案、土地档案、市场档案,全面实现档案化管理。拥有种子、白菜、杂粮等加工、包装车间3000平方米,加工包装机械8台套,拥有大中型最先进农机设备45台套,是全县第一家装备农鹰8D2500遥控植保机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发展的四大瓶颈

刚刚起步的家庭农场,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受着诸多条件的限制,发展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一是资金短缺,贷款融资困难。舒氏家庭农场的舒仲光、岔河镇建国家庭农场的宋建国一致认为资金短缺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无论是搞设施农业,还是基本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按照国家金融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贷款金额原则上最高可为借款人农业生产经营所需投入资金的70%,其他家庭农场为60%,单户贷款原则上最高可达1000万元。这些政策,他们都知晓,只是感觉好政策基本没有落地。

其中原因,市农牧局的农经处负责人认为,农业生产经营的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家庭农场吸引社会资金能力比较弱,制约了持续发展。另外,农村信贷手续复杂,农民小额信贷限额较低,家庭农场因无法提供合格的保证人或担保品,造成贷款融资困难。

二是土地流转难度加大,规模生产和长期投入受到制约。农民对土地流转还存在着种种顾虑,担心土地流转收益没保障、不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对土地承包政策理解不够充分,担心相关惠农补贴、征占地补偿难以到位。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不敢把赖以生存的土地长期流转,规模化生产受到限制。此外,由于承包期限普遍较短,使得经营者不愿做长期投入。

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家庭农场在产前、产后环节仍然显得规模偏小,与其他市场主体谈判地位不对等,依然需要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来保障,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发育更是严重滞后。对此,舒氏家庭农场的舒仲光深有感触,他认为除了资金,销售是最大的难题。他多年致力于无公害有机蔬菜的种植,但市场并不十分理想,由于这类蔬菜的生产成本高、观感不佳,远不如那些使用激素、杀虫剂生产出来的果蔬有市场竞争力。加上个人精力有限,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在市场销售上投入过多显得有些不现实。因此他的农场只生产大众化的产品,面向中低端的客户。面对同一问题,建国家庭农场的宋建国,则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以粮食种植为主,二是分散经营,多种一些品种,降低销售风险。

四是人才匮乏。家庭农场经营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缺乏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掌握新知识、应用新技术能力不强,品牌意识、抗风险意识不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生产观念有待更新。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这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此,市农牧局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事物,它的发展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时间较短,它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我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随着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落地,我市的家庭农场的发展势必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巅峰。(记者 郑义祥 徐喆 通讯员唐农经)

相关新闻:

正月十五去唐山图书馆猜灯谜

唐山市人大党组召开2016年度民主生活会

唐山“春风送岗位”大型招聘会提供3000岗位

唐山召开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 解决问题矛盾

唐山团市委通过“四个着力”锤炼过硬团风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