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地区新闻 承德 正文

丹青水墨绘春秋

时间:2019-02-12 17:29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陈锦联简介

青年时期得恩师关阔真传。诸多作品被各界行家收藏。1993年《瑞雪映山庄》,荣获承德首届摩托车杯金奖;1997年《雄松鹤舞迎子归》,获“迎接香港回归全国画展”银奖;2018年《清风》,获“全国折扇书画大展”“百扇奖”。2015至2018年完成《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图。2018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予以专题报道。

帝王之都热河城,因了一座避暑山庄驰名中外,承天鸿运紫塞云烟,不仅山得水气水得天意,也会养育一批翘楚云集的画家群。一方热土下的文人墨客间,陈锦联却是个别的存在,其画风得以独树一帜,既因画品性情自成一家,更因严谨的文化自信虔诚的艺术态度,令其成为本土画家的佼佼者。

从绘画角度说,生活于皇城根是极大的幸运。陈锦联艺术特色的形成,更是因了性情安静,不与时争不与事夺,埋头创作气定神闲,墨底随物依势,不仅形成了皇家气派深沉的尊贵,并见出品质如兰的超脱与淡然。如果说这个时代缺少的或许不仅是大师,某种意义缺少的,更是一些潜心陋室安贫守拙的人。作为承德优秀的画家,陈锦联以虚静之心悟万物,不愠不火不急不躁,款款而行笔墨铺就人生路,你却很难说清究竟是苦还是乐。

人生原本一幅画

鲜为人知的是,当初幼居京城陈锦联,不仅能歌擅绘,更因具备天籁般的好歌喉,也成为北京少年宫友谊合唱团一领唱,诸如中央领导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贺龙等先辈,都曾领略少年童真稚气的歌。但岁月荒唐命运多舛,1965年文革前,12岁的陈锦联命中注定,随父母来到热河城就读承德二中。但朔风并没能阻挡与生俱来的天赋,陈锦联的绘画备受老师器重,已可受命将伟人画像描绘得惟妙惟肖。世事无常1970年,再随问题父母下放滦平县深山,伴随艰苦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曾经北海颐和园旖旎风光,完全被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所取代,昔日少年已变成脸色黝黑纯粹的劳动者。然而陈锦联却始终没能放弃手中的画,劳作之余一盏油灯微光闪烁,依旧照亮炊烟袅袅的村庄、河边杨柳突兀的山峰、山野牧归的牛羊、乡间小路以及不够明亮灰色的天。

恰是一个雨日淅沥的午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画家关阔,竟双脚泥泞迈进低矮茅草屋。陈锦联正创作一幅“杨子荣打虎上山”,身边则是一本《徐悲鸿马图》,它是姐姐特意从北京书店为弟弟买来的,也正是这本珍贵的画,使得几十年后陈锦联,将《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之“试马埭”描绘得栩栩传神跃然如生。而陈锦联始终不会忘记的,更是恩师关阔曾仔细端详眼前的画,先生目光沉滞赞许有加地对父亲说:好好培养吧。这孩子有天赋,懂得专心致志做好每件事,不仅构图好,更懂得色彩里面有乾坤。殊不知因缘和合伯乐慧眼,穷山僻壤那个普通雨季里,冥冥中已为陈锦联锁定了人生大目标。

尽管生活不会总是充满阳光,但热河泉注定有温暖,罗汉山注定有慈悲,命运之舟同样也会青睐怀抱理想的人。1974年20岁的陈锦联,粗粝的面孔早已埋尽岁月沧桑,终凭一幅惊艳的素描考入承德工艺美术厂,从而成为热河城最早一批美术师。然而生活似乎依在考验人,1976年历经考核合格,陈锦联本该深造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意外的是父亲却突发重病。孝道无边父亲该比读书更重要,陈锦联毅然决然放弃学业,开始攻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其间不仅被评为优秀学员,作品也成为辅助教学示范画。真正的社会反响来自1992年中秋,陈锦联受承德商厦之约,一幅画直径2.5米硕大的圆月凌空而出,霓虹斑斓夜色耀眼,愈发显出阖家团圆的喜庆与祥和。及至翌日清晨南营子大街车水马龙,人们纷纷停下行走的脚步或自行车,惊讶地赞叹迎面一块出神入化大月饼,怎奈它也太抢眼,几近影响人的日常情绪与交通。

不以小我观世界,则必以大气观风雨。陈锦联深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唯以深厚的积淀与修养,方可射得更准或更远,身边一本《芥子园画谱》,几近成为须臾不离枕边书。这画界终生受用之册,图自唐宋五代范宽、刘松年、马远、荆浩、郭熙、夏圭等名家,春秋数载孤灯月下,陈锦联日日临摹接神蓄意,可谓废寝忘食形销骨立,不仅对“清初四僧”之石涛倍加崇尚,晓行夜宿搜尽奇峰,对其精辟画论同样体悟深刻颇得精髓;而对中国六大山水画家临摹,尤受梁树年、宋文治影响最深,从而形成了画面清新洒脱飘逸,用笔自然毫无匠气多以意取。我们完全可以说,陈锦联的成长只自勤奋与悟性,是在不断随力持守汲取大师精华基础上,于长期潜移默化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气象。

岁月无痕光阴无怠,每个人都曾回观行过的路,尤值称道的是历经数载踽踽独行,陈锦联的汗水与付出,已使得炫丽之花结出丰盛的果:1993年一幅《瑞雪映山庄》,荣获承德首届摩托车杯金奖;1997年适逢香港回归,河北省总工会、省书协、美协共同组织的书画大赛中,《雄松鹤舞迎子归》于万余作品摘得银奖;2018年3月,由中国书画报等举办的“全国折扇书画大展”隆重揭幕,陈锦联以一幅《清风》脱颖而出再获“百扇奖”。

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做自己喜欢做、应该做、社会需要做的事,方可成为栋梁材。有人这样评价陈锦联:此君身在北方祖籍福建,骨子里依旧充满南方气,其画不仅着墨自然笔法细腻,构图精妙境界尚雅,且于“自身建立”中尤显深远的温存与和谐美。而在陈锦联来说,画作无论获奖还是民间收藏,只可权当从前的路,重要的是身后更大的抱负与向往里,始终有座避暑山庄在等待。

“七十二景”慰乡音

始建于1703年的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独具特色各领风骚,既囊括了康乾两代帝王政治夙愿,也以“南雄北秀”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美。幼年生活于北京的陈锦联,始终记得18岁那个满目飘零的深秋,初次迈进一座皇家大山庄,走过水心榭,穿过如意洲,纵目望去山林树木层峦叠嶂,南山积雪落日余晖,亭台楼阁湖波荡漾,再见拔地而起金山岛,风铃依依六和塔,回眸京城不禁感叹的是,一代帝王留下边塞“后花园”,竟绝非北海颐和园可比。

避暑山庄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不仅融入了江南水乡与草原风情,充满了建筑、哲学自然美,同时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景一处无不见出皇气纵生舍我其谁。诚如陈锦联所悟:山庄无论多庞大,无论具备多少民族性与艺术性,无非两大要素相支撑:一是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二是著名的康乾“七十二景”;若从德艺践行角度说,山庄如同一部史诗鸿篇巨制,再创作既需对历史深刻的感悟解读,更需宏观统领微观把握,唯有抓住不同景观内在的灵魂,方可表现避暑山庄殊性,而如何为“七十二景”定基调,也是检验画家整体素质的试金石。最终陈锦联以“建立自己的创作个性,摈弃机械临摹表面复制,架起一座心灵与历史对接的桥梁,将现代思维融入传统美学”,定为绘制《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创作大主题。著名画家关阔多年前字字珠玑:“设若画山庄,定需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方可呈现自然美之态”,也已成为画家笔下的关键词。

2015年6月21日,是陈锦联生命又一个新起点,画家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即刻进入酝酿已久的创作状态。优秀的作品也并非随时可以画出来,其难度更在于历经风云数劫,山庄诸多建筑早已消失殆尽,如何使得尘埃遮蔽的历史再复活,陈锦联一头扎进资料堆,仔密查找按图索骥,遗迹寻踪踏遍境内山峦沟壑,时常画完最后一笔月朗星稀,窗外已是一番朦胧幻境在眼前。“七十二景”堪称一个王朝的缩影,当年建筑大师处处匠心步步称绝,但创作中陈锦联用情最深的,既非著名的“烟波致爽”“水心榭”,也非“四面云山”“如意洲”,既非“南山积雪”“烟雨楼”,也非“万壑松风”“勤政殿”,而是“金山岛”、“试马埭”与“梨花伴月”,这种用情并非刻意,而是冥冥之中似乎有着某种契约在召唤。

位于“如意洲”以东“金山岛”,峻崖峭壁造型奇绝,湖水环抱尤如紫金浮玉,始终被称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陈锦联或许嗅到了南方祖籍的气息,亦或与镇江“金山”有着天意神交,时常不由自主驻足相望久久难离。隔湖一处群落参差突起,三面环水一侧成溪,冷眼看去孤而无寂动静相合,令人只觉夏日宛若“犹抱琵琶半遮面”,冬日则是一副“真”的裸露美。这种长期观察偶

然得之惊喜的发现,毫无疑问触动了画家柔软的底线,楹尺间笔下竟一反常态,将湖面惯常朦胧烟雨乾坤大挪移,直推背后更远的群山仙境中,虚实相间出神入化一座“金山岛”,画家眼里已然看山非山既是山。

《试马埭》的马,看似色调祥和动感十足,背后体现的却是战争。陈锦联历来对马情有独钟,多少个清晨或傍晚,画家站在“北枕双峰”,放达四目凌空远眺,薄雾浮动眼前已是“边塞诗”的长河落日战马奔腾,而栩栩如生匹匹生动的马,却是低头凝思或回头眺望,或迎风驰骋长颈嘶鸣……此时无声胜有声,以硝烟散尽后的静,体现意象之外的动,已经远远超出战争表面的硝烟与厮杀。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试马埭》绘画语境见出的神韵与唯美,无不源自对《徐悲鸿马图》的长期临摹所启悟。

一幅独具意义的《梨花伴月》,陈锦联画得竟是如此一往情深。若说康熙诗意盎然的“梨花伴月”,颇得晚唐诗人郑谷“月里见梨花”真谛,陈锦联笔下的“花与月”,却渗透着此生难忘母子情。创作期相伴更多的,是身患重病年近百岁老母亲,窗外落叶萧萧残月当空,孤灯夜下陈锦联如同我是梨花母是月,何时一个颤抖声音已响起来,抬眼有些失忆的母亲正手扶门框站在那里说:我的儿,还不睡觉吗?声音如同窗外微弱的蛩鸣,陈锦联凝视老母已是百感交集潸然泪下。也正是这2015中秋夜,百岁老母躺在儿子臂弯里,眼望一轮浑圆明亮的月,脸上露出最后一次慰藉与笑容。这样一个非同寻常团圆夜,月光如水人心怜楚,陈锦联当即提笔写下此生唯一一首诗:“中秋月光撒窗帘,侍娘望月倚床前,人生苦短数十载,转眼暮岁半残年。善心一生多劳苦,邻里亲朋尽美言,星移斗转九十九,定让慈母过百年”……

绘画是人类最美的智慧结晶,三百年皇家园林依旧,《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古风超然扑面而来,却是无从炼狱难得涅槃。三年笔墨不寻常,毋庸置疑的是历经多年淘洗,陈锦联早已融入历史大乾坤。“七十二景”技艺娴熟笔墨严谨,构图精致虚实相承,一处一景恣肆盎然,处处见趣景中呈意,不仅实现了笔蓄以墨墨蕴以情,神韵相合性随心走,同时也在尊崇传统绘画艺术前提下,以带有创新性的表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亲近感。而它的现实意义不仅旨在对避暑山庄的再现,也不在于画家艺术创作追求中,实现了当代思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的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的完成,画家不为风雅附庸不为稻粱谋,而是内心使然对一座山庄的“放不下”,其间寒来暑往用情切真,及至最后得以心灵的安顿里,无不承载着对历史文化玉汝精诚的使命感。2018年10月,因其对绘画艺术的精深解读和创作成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予以专题报道。

承德正值前所未有文化繁荣期,一幅《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图,既是画家给予家乡虔诚的致敬,也是献给父母永生难忘的情。而今依然故我陈锦联,素常里无非埋头耕耘恣意踏歌,及至交朋会友偶有小酌。而我们在社区、在学校、在企业乡村或更多公益活动中,也会时常看见他,或心无旁骛信笔挥墨,或抬头一副淡然安静的笑。其实我们还可这样去理解——高格者自必境界远瞻,以毫无功利至德大善面对日出日落,画家呈现的作品里,也便是自带光明一派好芬芳。(孙建军)

相关新闻:

承德去年游客接待量突破7000万人次

承德启动新一轮重点项目“三年攻坚行动”

宽城精准施策改善生态环境

承德市委召开两会中共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议

韩福才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预备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