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山乡巨变不忘新愚公(4)
谈及恩师,王冰华几度哽咽。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的学生们送别李保国教授。长城网 赵晓慧 摄
学生:生活中如慈父,业务上却是严师
太行山在呜咽,那里失去一位绿色守护神;山区农民在呜咽,他们失去一位科技财神;河北农业大学在呜咽,“太行山道路”失去一位战功卓著的大专家。
“很多毕业学生听到这个消息,要回来送他最后一程。”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表示,李保国的精神非常感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把实验室安在山沟里,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在致力山区脱贫,农民致富的同时,李保国始终没有忘记一个老师的责任,不论离学校有多远,他都要按时赶回来,从不耽误上课,不耽误指导研究生的学业,不耽误参加科研活动。
就在去世前的前两天,4月8日—9日,李保国还在石家庄主持了2014 -2015年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3个项目的验收会。
听到老师去世的噩耗,河北农大2012级研究生王华冰急匆匆赶到保定,据她介绍,每次见到李老师,都感觉他特别疲惫,在她的心目中,李保国既是慈父,又是朋友,既严厉,又可爱。
谈及当年修改毕业论文的情节,王华冰至今记忆犹新,“李老师对学术十分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到选题立意,小到遣词造句,李老师过问的非常仔细。”王华冰说,李老师走的太突然,六七十名学生闻讯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拜别恩师。
同为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的齐国辉教授回忆,在山区节水灌溉方面,李老师研究了几十年,终于发明并申请到国家专利,大家还在想这个专利能卖多少钱的时候,一转头他已经开始给农民无偿推广。
齐国辉介绍,当时李保国说:“不能去挣农民的钱,因为农民的钱来得非常不容易,你就想法儿传授给他技术,让农民富起来,腰包鼓起来,他会永远忘不了你。”
顾玉红是李保国教授的开门弟子,如今也已经是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她说128道工序成就了富岗苹果,但是在工序确定之前,每一个细微问题的改善,他们一研究就是两三年。如今的富岗苹果是李老师带了十几个研究生,用近二十年的时间一点点改良出来的。
30多年来,他一头扎进太行山,许多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因他而一甩“穷帽”。如今,荒山,一座座变绿;林果,一天天挂满枝头,可这位行走在太行山区的农民教授,却永远走了,巍巍太行呜咽黯然,山乡巨变的百姓永远铭记……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