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追忆李保国:山乡巨变不忘新愚公(2)
村民:跨越600多里路,只为送他最后一程
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李保国举家扎根太行山区,他用责任和担当,用科技和知识,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让太行山区的农民摘掉了“穷帽”。
11日上午,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的村民自发组织了悼念活动,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在宣读悼词时几度哽咽,许多村民现场泣不成声。
杨双牛说,李保国和村民的感情非常好,过年时,村里人都爱把他拽到家里请他吃饭。今天的悼念活动,不仅村里人都来了,很多周边村的村民也来了。
据杨双牛回忆,1996年一场大暴雨,让科技救灾团成员李保国走进了这个村。数年间,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这里的苹果卖出过百元人民币一个的天价,村民人均收入也从此前不足百元变成了如今的3万多元。
稀疏的头发打着卷儿,黝黑的脸盘下挂着几撮胡子,穿着随意的李保国站在村民中间,陌生人很难看出谁是教授、博导。就这样一个像农民的教授,却被誉为山区的“科技财神”。
据不完全统计,在去世前的这4个多月时间里,李保国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也只是休息了一天,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他几乎走遍了河北省各个山区县,足迹遍布太行大地。
35年来,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35年来,李保国带队先后指导并培育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内丘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易县绿泽农林种植有限公司等全省山区开发先进典型,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826万亩,带领10多万太行山民奔向小康路。
12日上午,邢台县浆水村20多位村民自发来到保定殡仪馆,送李老师最后一程。“李老师真是大好人啊,作为知名教授,一点架子没有,真正是咱老百姓的教授。”听到李保国去世,村民们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
村民王维忠说,听说李老师去世后,村民们大多是租车过来的,一天间,浆水村陆陆续续来了十几辆车,一百多人。他说,山区农民以前都是靠种地为生,收入微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老师带领村民栽种苹果,用先进科技引领农民发家致富,“如今百姓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了,他却这么突然的走了”,话说一半,眼前这位果农早已泣不成声。
李保国的故事已走进千千万万山区村民的心里。在前南峪村,村里人把他的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在岗底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厅里,一共五个部分的展板,四个部分里有他的身影;在许许多多村民的家常用语中,说起他的名字已像身边的亲人一样亲切自然。
不难想象,在30年与山区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已经完全融入村民们的生活。正是基于对河北山区农村的这份感情,才让他的名字成为山区众多村民口中致富的代名词。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 廊坊市 “大众冰雪进校园”正式开幕
- 2石家庄市新华区举行“学习十九大精神书画展”
- 3赵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演出举行
- 4乡村振兴开启美丽井陉建设新篇章
- 5攻坚克难促发展 扬帆启航新跨越——无极县教育
- 6高邑县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 7新乐市创新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 8邢国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