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减少 小米变“金米” 河北省小米贵过鸡鱼肉(3)
延长产业链,防止小米价格大起大落
去年秋收以来小米价格的高开高走,让许多农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今年,我们合作社谷子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3000多亩。”李东水告诉笔者。
不仅是藁城市马庄杂粮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追着价格走,我省许多谷子产区的农民也如此。
为避免谷子生产出现“过山车”现象,在扩大谷子种植面积的同时,各地积极引导推广“农户+合作社”的种植模式。
在邢台市南和县,“农户+合作社+企业+专家”的种植模式已经运行多年,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使得南和金米常年保持了6元-7元/斤的价格优势。“目前我们的种植基地有五六千亩,与我们合作的合作社,不光在谷子种植的关键环节能得到来自省谷子研究所专家的指导,还不愁销路,只要是按照公司标准种植的小米,我们照单全收。”南和县自然农庄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庆敏说。但笔者了解到,这样的合作社还不多。
“我省小米的食用方式以熬粥为主,除少量用于煎饼、锅巴、烧饼加工外,很少用于食品加工。”程汝宏认为,河北作为谷子产量大省,只有推广订单化种植、产业化运作,利用小米大省的优势进行小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才能够实现农户、企业、消费者的多赢,使小米成为我省的优势农产品。
通过多年攻关,我省已研发出小米蛋白肽营养粉、小米白酒、小米黄酒、小米果酒、小米面条、小米方便粥、小米糕点、谷糠膳食纤维等产品。但是,多数产品目前还处于中试阶段,有的还存在着保质期短、适口性和加工适用性差等问题。可喜的是,在小米深加工方面,唐山广野食品集团已建成4条小米主食生产线,他们生产的小米窝头、馒头、面条等,很受市场欢迎。此外,我省已有3家企业生产小米酒,利润远超小米。
看来,小米生产大有可为。只是,小米大省要想保持大省的优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链接
谷子已不再是低产作物
专家认为,振兴我省的谷子产业出现了极好的机遇:人们的食品需求正在由温饱向营养、健康转变,杂粮热在全球悄然兴起。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谷子已经摘掉了低产作物的帽子。我省张家口农科院培育的张杂谷系列杂交种创出了亩产800公斤的高产纪录,生产上也出现了大面积亩产超500公斤的实例。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培育出系列优质、免除草间苗的简化栽培谷子品种,省农机所也研发出播种、中耕、收获的机械,为谷子农机农艺结合栽培管理奠定了基础。
文/邢杰冉 赵红梅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