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产车间”的双赢之路 昌黎葡萄酒产业调研(上)(2)
曾几何时,随着“干红热”潮涌大江南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昌黎人敢为人先,大规模引进种植酿酒葡萄,农民眼瞅着一颗颗紫莹莹的“赤霞珠”变成了“金豆豆”,乐得脸上开了花;同时,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加工企业也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对未来信心满满的企业主们踌躇满志,捋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昌黎在业内声名鹊起。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葡萄酒产业潮起潮落,头顶“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和“中国干红葡萄酒城”等多项桂冠的昌黎经受了令人心悸的洗涤与磨砺。“这葡萄的价格咋就像坐上了过山车?”种植酿酒葡萄的农民迷惑不已。
“种植户认为‘有女不愁嫁’,盲目追求产量,肥大水勤,酿酒葡萄品质下降;新上加工企业缺乏质量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一味追求降低生产成本,竞相压低收购价格。加上近年来国外廉价葡萄酒汁的冲击和鲜食葡萄价格上涨,尤其是2010年年底个别加工企业制假售假被曝光给整个产业带来的影响,目前昌黎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仅有5万多亩,不及鼎盛时期的一半。”9月2日下午,河北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管委会主任陈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感慨。“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通晓葡萄酒酿造奥秘的业内人士都清楚,葡萄酒产业讲究“七分种植、三分酿造”,酿酒葡萄种植被称为“第一生产车间”。“谁拥有了酿酒葡萄基地,谁就掌握了干红葡萄酒市场的命脉。破解当前困局之道就是通过利益导向,在农民和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享机制,实现双赢。”昌黎县葡萄酒业管理局局长邵黎明说。
由奥地利企业家施华洛奇投资2970万美元兴建的朗格斯酒庄是欧洲酒庄模式的代表,自产、自酿、自销高端酒庄酒。酒庄副总经理、首席酿酒师崔彦志介绍,酒庄租赁了附近两个村的2800亩土地,聘用500名工人严格按照技术方案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亩产控制在500公斤以下。“企业自建基地,可以有效掌控种植的全过程,从而确保原料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优。”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在酒庄工作的段家店村村民曹立君。她家的5亩耕地全部租给了朗格斯,租金按当年玉米平均产量和市场价格一年一结算。“每年能收租金6000元左右,旱涝保收。我现在在酒庄打工,一年还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