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记者勾勒网络谣言由生到灭路线图 多数为追逐商业利益(3)

时间:2014-12-03 14:17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谣言的证伪:用不可辩驳的事实揭开“想当然”的假面

“网络谣言的来源很复杂,除对潜在利益的追逐,也有的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打压,还有人只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只不过是想要哗众取宠,恶搞一下试试网络的效果。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的今天,大范围的传播强化了谣言的欺骗性,又进一步加剧了接收者的迅速扩散,最终形成‘锁链式传播’模式,加大了监管难度。”河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方国表示。

但即使如此,对网络谣言的快速证伪也并非不可能。

今年夏天,关于一个“传说中的河北人”的另一则网络谣言,也曾经在全国新媒体、特别是医疗界人士微信圈中轰动一时:

6月26日晚,一篇名为《北京一医生在火车上救助急产孕妇,被南京法院认定为非法行医并判决赔偿1.4万余元》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等网络上广泛流传。而帖子的悲情女主角——李芊,据说正是“河北保定人”。

虽然后来被证实纯属子虚乌有,帖子中这位乐于助人的“河北老乡”却具有完全足以令家乡人民为之骄傲的专业背景:“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妇产科执业医师,执业地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围绕着这位后来被证实并不存在的“河北老乡”,帖子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好心没好报”的故事:某年某月某日,李芊在列车上偶遇一孕妇急产,便出手相助。不料,胎儿产下后,却被诊断为羊水吸入性肺炎。孕妇家属把李芊告到了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法院审理认定李芊非法行医,被判赔偿1万多元。

“短短两天内,该帖在网上、特别是在医疗界中被大量转发,许多医务工作者对法院的判决产生强烈不满,当时医生的朋友圈‘转疯了’,我们的很多医生朋友也是‘疯了一般’的心情——但这其实是一条非常容易辨别的假新闻。”虽然已经过去近4个月,回忆起“李芊事件”,中国最大的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专业网站“丁香园”副主编夏志敏仍记忆犹新。

“在你疯了之前的5分钟,你只要想想:这个倒霉的李芊,我要找到她,安慰安慰她,帮助她……”很快,“丁香园”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号也推出了专门的辟谣文章,用一种不无调侃但安抚人心的行文方式,介绍了自己对谣言快速证伪的方法:“上卫计委的执业医师资格查询网站,在北京找不到任何一个叫李芊的医生。到北医三院官方网站,找不到任何一个叫李芊的医生。上各种收录医生名录的网站,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找不到一个叫李芊的医生。在万方医学文献数据库,找不到李芊医生发表的任何一篇相关文献(你帮我找出任何一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医师连挂名文章都没有的看看?)……”

不可辩驳的事实,一下子抓住了这个纯属虚构的“河北老乡”李芊的马脚。

“任何谣言被疯传,背后一定有其原因。”夏志敏为记者逐一分析了“李芊谣言”背后的要素:“事实上,医生在火车上、飞机上行医是否属于非法行医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而李芊所谓北大医学博士、北医三院的背景则被用以强调其遭遇的不公。至于在谣言里背了黑锅的南京,很明显地指向了当时引发广泛关注的南京打医事件,还与曾备受争议的‘彭宇案’遥相呼应。”

后经公安机关查明,谣言的始作俑者河南网民尚某,正是一名医务人员。他竟是因为觉得有关法律中的相关条文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不够充分,为发泄不满,吸引眼球,才于6月26日晚10时许凭空捏造该虚假帖子并在朋友圈发布的。

“谣言很有可能与现实相接近,但这仍然无法改变其本质。”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在《谣言:最古老的传媒》这样写道。

相关新闻:

百度地图Q3城市拥堵排行榜:石家庄治堵效果显著 较Q2下降6名

2017长安汽车杯·青春愉悦跑在北京体育大学开跑

2017年中国·承德国际烟斗艺术展即将盛大开幕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