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邯郸推行机关干部“一帮一”补齐奔小康“短板”(4)

时间:2014-10-07 12:34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张怀琛 刘剑英 赵晓清

邯郸市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3个黑龙港流域补助县和1个继续扶持县,占到全市县份的一半以上;全市贫困人口有68.2万人、16万户,占农村总人口的10.3%,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块“短板”。

如何补齐这块“短板”?邯郸的做法是:发动全市2.9万多名机关干部与贫困家庭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因人制宜、一户一策、台账式管理,利用机关干部在政策、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既“输血”更“造血”,在帮助贫困家庭自我生产、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同时,让干部体味民生疾苦,锤炼作风,更加自觉地践行群众路线。

“对症”帮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在邯郸市赵都路旁、东耒马台村口,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别看店小,名字却响当当——“天天三桌”。

“要不是‘李检’,我做梦都不敢想能开成这个小饭馆,自己当老板。”姚海林说。他口中的“李检”,是邯郸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李江。

2013年3月,邯郸市启动机关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市机关干部与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李江与姚海林结成一对。

当时,姚海林一家租住在丛台区,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几年前父母患病辞世还留下一笔不小的债务,全家只靠他一个人打工赚钱。

“刚接触‘李检’的头两个月,他三天两头往我家跑,了解我的致富想法和家庭困难。我以前在饭店打工干过厨师,就想靠手艺开家小饭馆,他认为这条路子可行,没少帮我费心。”姚海林激动地说,以前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一帮一”,一年多相处下来,现在就像一家人。

在李江忙前跑后的帮助下,姚海林拿到了第一笔5万元小额贷款。此后,李江又帮助姚海林办齐了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相关手续。从选址、租房到装修、开业,李江全程参与、跟踪服务。2013年4月16日,“天天三桌”开门迎客。

“现在生意越做越红火,过去仅能放三张桌子的小店,如今已扩大到两层、400平方米,平均每天能赚1000多元。我负责炒菜,老伴儿收拾桌子,外甥、女婿打个下手,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说到现在的生活,姚海林很满足。

李江帮扶姚海林,只是邯郸市“一帮一”活动的一个缩影。

魏县药监局干部苗振江的帮扶对象是名孤寡老人,他每月看望一次、每周通一次电话,让老人倍感亲情;市人社局干部黄涛帮扶对象的儿子是名盲人,他就通过朋友帮助其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并使其就业,每月能挣2000多元,年可增收3万多元……

活动开展以来,邯郸市坚持因人而宜、一户一策,围绕政策、思想、创业、就业、技术、资金、助学、助医、助灾、爱心等十项帮扶措施开展具体工作,并要求机关干部一年帮扶、三年有责,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相关新闻:

百度地图Q3城市拥堵排行榜:石家庄治堵效果显著 较Q2下降6名

2017长安汽车杯·青春愉悦跑在北京体育大学开跑

2017年中国·承德国际烟斗艺术展即将盛大开幕

【绿色发展看河北】保定大力实施“绿满太行”攻坚行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