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治污看浙江:打破GDP崇拜让发展饱含“绿色因子”(8)
“有效投资”入统计报告
10月26日,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举行。这个云集了宗庆后、马云、郭广昌、南存辉等产业界大腕的会议,在开幕式当天便引来580位海外浙商、560位省外浙商、500多位省内浙商。
正在忙于大会报道的苏靖说:“以政府为主导举办浙商大会的目的之一是希望拉动浙商回归,借助浙商的力量,进一步推动浙江实体经济的发展。”
浙商被浙江人称作“另一个浙江”——仅2011年,750多万省外、海外浙商在全球的投资规模超3万亿元、创造财富超6万亿元,是浙江GDP的数倍。
2011年底,浙江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其背后是浙江对“四个够不够”的反思:对浙商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得够不够?对浙商成长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得够不够?对浙商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得够不够?对浙商的温暖关爱给予得够不够?
浙商回归,旋即上升为浙江的“一号工程”。当时有评论说,浙江,要凭借“另一个浙江”来促动转型。
而对于投资取舍标准,近年来浙江创造性地在“投资”前加了“有效”二字。如今,“有效投资”已经成为苏沪浙等省份统计报告中的一个专有词汇。“对于有效投资的强调让我们开始注意收益的‘外部性’了。”聂献忠说,“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收益再高,也不准投资,已经办的,要么改进,要么关门。”
只能拼质量
7月24日,由浙江省发改委撰写的《2012年浙江省社会发展报告》出炉。2005年年初,浙江省发改委发布了全国首份社会发展分析报告。人们对当年的那份报告记忆最深的是“浙江社会发展位居全国第四”。
秉承省级做法,浙江多个设区市也接连推出了当地版本的社会发展报告,几年下来,浙江人对于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也被不断推高。
“这是浙江近十年来重视社会发展的结果。”卓勇良说,“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不可能再拼速度,只能拼质量,重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这也被看作是时代赋予浙江的最新命题。
杭州——生活品质之城,2007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品牌。当时,很多杭州人觉得,品质主要来自于那一湖碧水,而如今,更多的杭州人会说,品质来源于每年一届的西湖徒步走大会、遍布全城的公共自行车网点……
从十年前的“八八战略”(即要在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八个方面立足八个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12年浙江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浙江“两轮”驱动的理念在顶层设计上逐渐清晰。
如今,浙江的社会发展位次已经如愿以偿地进入全国三甲。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华说:“浙江社会建设的经验在于充分利用了本区域的人力、物力、财力,挖掘了本土资源优势,最大可能地利用了本土文化经验对外来模式进行吸纳和重构。”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