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社会民生 正文

转型治污看浙江:打破GDP崇拜让发展饱含“绿色因子”(2)

时间:2013-10-29 12:16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经济快车遭遇“陡坡”

从杭州西湖驱车一路向北,约30分钟的路程就到了一个叫做七古登的地方,放眼望去,两栋五层高的徽派建筑格外显眼。这里是杭州电子商务的大本营——建华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个已经有数十家电商企业入驻的园区,几个月前还是一栋栋荒废了多年的老旧厂房。

今年以来,在浙江有很多旧厂区、旧住宅、城中村实现了这样的蝶变。这源于浙江正在开展的“三改一拆”工程——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

“‘拆’是为了更好地‘建’,浙江可用于新建项目的空余土地已经不多了。”《浙江日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苏靖说,近十年来,土地一直是浙江最为紧缺的资源之一。

一个县城郊区数十平方米的店面,竟然拍卖出180万元的天价,如此天方夜谭一样的故事却真实地在浙东温岭市上演。耕地不足——经济发展——更快地消耗耕地资源,2004年发表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一文刻画出浙江经济增长背后的尴尬。

据统计,“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又显著减少。1979年至2003年的24年间,浙江全省耕地减少了726万亩,相当于2003年实有耕地面积的30.4%。资源消耗带来的不只是土地问题,还有大气污染、河流污染、土壤污染……“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民营经济数十年来一点一点地蚕食着这个资源小省的躯体。

“早在十年前,环境问题就对浙江发出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信号。”浙江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2004年,浙江省着眼于环境等现实问题提出“腾笼换鸟”战略,而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改一拆”就被看作是“腾笼换鸟”的最新实践。

当生态环境已经形成倒逼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一股从外面吹来的“寒风”又让经济外向型比重较高的浙江一夜进入经济严冬。

“不做回避矛盾的‘鸵鸟’,要争当浴火重生的‘凤凰’!”困境中,浙江做出这样的选择。

2008年,浙江对自己的发展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改革开放30年,浙江省经济发展很快,近五年间人均GDP从不足2000美元到2007年超过5000美元,如果说前些年浙江还处‘爬缓坡’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年人均GDP要向8000美元乃至更高迈进,面对的困难要多得多,就好比进入一个‘爬陡坡’阶段。”

相关新闻:

一季度GDP增长6.9%超预期 物价涨幅维持低位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