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消费需求怎样“激活”(图)(3)
是否敢消费——完善保障是基础
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居民家庭消费会出现爆发性、可持续的增长。我国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不存在“无钱消费”的问题。
但是,我国居民家庭的消费状况与目前人均GDP水平显得格格不入,不敢消费,原因就在于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阻碍,除了受收入分配制约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也是一大因素。
“应当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解决百姓后顾之忧。完善养老、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改革,来解决居民消费群体的后顾之忧,不断释放居民的消费需求。”强久集团董事长谭增华代表说。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我省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将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消费其实就是花钱,要想让老百姓花钱,政府也得多花钱。”一位代表说,去年我省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人均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320元,今年将提高到380元,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
有些基层代表则认为,要改善消费预期,政府需要统筹考虑。一方面要加大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力度和规模,完善大病保障制度等;另一方面要探索实施多种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形式,建立商品房调控的常态机制,多措并举才能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从消费的角度讲,建立政府财政负担的、覆盖广泛的、完善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老百姓消费顾虑、让储蓄转化为消费的治本之策。西方国家的居民之所以敢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根源就在于基本社会保障能够到位,不存在以储蓄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动机。”一位来自我省经济界的政协委员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31.2%,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至6000美元的国家相比,分别低11.5个和22.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支出比重分别低3.4个和7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分别低10.6个和19个百分点。由于这些民生的基本保障不健全,消费者不得不压制当期消费,增加储蓄。“背后暴露的其实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降低了消费预期。”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张云说。
除了让消费者解除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产品质量有保障,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样不可或缺。
“有一个现象要引起注意。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消费市场加速发育,但相应的监管力量却显得有些不到位,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大行其道,农村消费缺乏安全感。农民手里好不容易有了点儿钱,不能花了钱却添堵。”谭增华代表说。
让人们敢消费,还需要权益保护机制来护航。“前几天网上就有一则新闻。一位消费者买了辆汽车后出现了质量问题,商家却不给更换,买主就雇人拉着车游街。这一事件背后说明的还是维权难。”省工商联一位委员告诉记者,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改善消费环境,以及此前国家大力推进的简政放权、建设法治国家,事实上都在致力于净化市场环境,降低消费成本。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