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新闻 深度聚焦 正文

【深读】河北籍两院院士师昌绪:穷尽此生报国家(5)

时间:2014-11-20 15:17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怀天下

“真话即使没有用也要说明白”

“中国的科学家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也很多,但师老不光在本领域,而且在很多其他领域都作出了贡献。”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新闻中心负责人张香平眼中,师老是一个战略科学家。

1983年,一纸调令从北京飞到沈阳,时任金属所所长的师昌绪被任命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从此,他从一位科研专家转而担任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材料科学乃至整个科学界发展的战略科学家。

做科学家难,要做好一位“仰望星空”的战略科学家似乎更难。

“过去科学院的地位很高,但是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是主体。要想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应该成立一个中国工程院。”早在1982年9月17日,师昌绪、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4人联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必要性和方法。

1992年,师昌绪再次同张光斗、侯祥麟、张维、王大珩、罗沛霖联名上书中央,详细阐明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必要性和急迫性。1994年,中国工程院终于在万众瞩目中诞生了。74岁的师昌绪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和首届副院长。

“十几年前,国内的生物材料研究才刚刚起步,师老便以其独到的战略眼光看到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的生物材料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整个生物材料学界都十分感谢师老当年的敏锐判断和全力推动。”中科院研究员、师昌绪的学生杨柯回忆道。

被师昌绪“抓住”的,又岂止生物材料一项。

当他发现973领域中没有材料科学时,他写信给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并经国务院批准,材料科学有了应有地位;他大力提倡在重视新材料的同时,要十分关注传统材料;他发现很多结构材料资源日益枯竭,他建议国家科技部,将大力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镁列为攻关重点;他意识到我国纳米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将进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上书国务院建议成立“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

身为战略科学家,师昌绪曾说过:“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就在于能团结大家。”可有个好脾气的师昌绪也有较真的时候,有一次,国务院领导在听取国家科委“基础研究方面的安排”汇报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因没有讨论时间,就要宣布散会。师昌绪立即接着说“我还有些意见”,之后讲了近10分钟。“我明知道有些与会人员会不耐烦,但为了我国基础研究,该说的不能不说,我也知道说了不一定有用,可真话即使没有用,也要说明白。”

“迟暮夕阳余热暖,情真意切育英才。”这是师老与老伴合写的长诗《寻梦》中的两句。他说:“一般人60岁退休,我已经多干了30年,也算对得起国家。”

负责照顾师老的侄女师联第说:“老人生病住院一年多,直到最后实在动不了了,他才放下各项工作。”

相关新闻:

河北美术学院曲阳石雕创作实践启动仪式开幕

共享单车现身美国华盛顿 骑行费用为半小时1美元

传授直播技巧 一高校开设“网红学院”引争论

武汉一大货车同一地点加塞66次 扣分达180分

陕西千阳县师生上学途中被野蜂蜇伤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