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别墅:见证北戴河百年变迁(2)
北戴河远景。(刘学忠 摄)
清朝末年,还是女人裹小脚的时代,到海滨避暑度假、穿上泳装到大海游泳、在沙滩上晒太阳,可能绝大多数国人都没有听说过,也是不敢想象的。而作为一向喜欢海滨度假的英国人,金达慧眼识宝地,一下就相中北戴河海滨,使这片默默无闻的海滩成为后来“远东难有匹敌”的避暑度假胜地。
当年,金达不但自己在海边高地建起木屋,避暑办公,还建议在北戴河村西设立火车站,并在北京、天津广泛宣传,从而吸引了不少中外人士前来避暑度假。第二年,铁路建成,英国人史德华首开其端,在这里建了第一栋石木结构的别墅。之后几年,在北戴河这一荒僻渔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栋栋洋别墅。1898年清政府宣布北戴河为“各国人士避暑地”。
“将北戴河作为第一个由中央政府设立的避暑度假区,在当时也是内外交困的清政府应变自保的无奈之举。为避免外国列强强租强占,清政府在1898年辟秦皇岛为自开口岸,同样为了限制外国人的活动范围,划定‘戴河以东至金山嘴沿海向内三里,及往东北至秦皇岛对面为各国人士避暑地,准中外人杂居’。”阎宗学说,此后更多外国传教士和巨商高官来到北戴河海滨购地筑屋,并且成立各种自治组织,插手地方行政事务。
在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达官显贵来北戴河建别墅度假之风日盛,一定程度扭转了外国势力独大的局面。这里面还有一个对北戴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朱启钤。他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虽为旧式官僚,但充满爱国情怀。1916年,朱启钤初到北戴河就喜欢上了这里,第二年在联峰山南为自己建造了一栋中式风格的别墅“蠡天小筑”。他见外国势力在北戴河“几有喧宾夺主之势”,便积极联络京津上层人士,在1919年成立了地方自治团体北戴河海滨公益会,“保护主权,规划市政,管理避暑区之行政事宜。”
“到20世纪20年代,别墅楼房从联峰山到东山连缀成片,达500多栋。盛极一时的北戴河被誉为‘东亚避暑地之冠’。”阎宗学说。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绿人集团小核酸美白祛斑新品震撼行业!
- 2CIMAE 2018扬帆起航,招商工作全面启动
- 3楼市最前线:年终发力 精装公寓哪家强?
- 4逃离“蜗居”生活 庄里改善住宅项目推荐
- 5年末返乡置业 这些盘更适合演绎“双城记”的你
- 6大牌驾到!石家庄目前都有哪些品牌房企大佬?